吁嗟两楹奠,圣殁微言绝。战国诸子兴,大道几灭裂。
劫灰出秦燔,六籍半残缺。皇皇孝武诏,群言罢一切。
别白定一尊,万世循轨辙。遗书一萌芽,众儒互拾掇。
异同晰《石渠》,讲习布绵蕝。戴凭席互争,五鹿角娄折。
洎乎许郑出,袖然万人杰。宋儒千载后,勃窣探理窟。
自诩不传学,乃剽思孟说。讲道稍僻违,论事颇迂阔。
万头趋科名,一意相媚悦。圣清崇四术,众贤起颃颉。
顾阎辟初涂,段王扬大烈。审意得古训,沈晦悉爬抉。
读史辨豕亥,订礼分袒袭。上溯考据家,仅附文章列。
儒于九流中,亦只一竿揭。矧又某氏儒,涂径各歧别。
均之筐箧物,操此何施设?大哉圣人道,百家尽囊括。
至德如渊骞,尚未一间达。区区汉宋学,乌足尊圣哲。
毕生事赞仰,所虑吾才竭。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共八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和学术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后世学者的评价与期望。以下是逐句的释义:
吁嗟两楹奠,圣殁微言绝。战国诸子兴,大道几灭裂。
吁嗟:叹息之声。两楹:指房屋两侧的柱。奠:祭奠。微言:微妙之言。战国:指战国时期。兴:兴起。大道:指儒家学说。劫灰出秦燔,六籍半残缺。皇皇孝武诏,群言罢一切。
劫灰:指战乱后的废墟。秦燔: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六籍:古代六部书籍的总称。皇皇:形容皇帝诏书的威严。诏:皇帝的命令。群言:各种言论。罢:停止。别白定一尊,万世循轨辙。遗书一萌芽,众儒互拾掇。
别白:指分辨是非。定一尊:指确定一种权威地位。万世:指永久。循轨辙:遵循规矩。遗书:指古代的书籍。遗书一萌芽:比喻古代学问逐渐复苏。众儒:指许多学者。互拾掇:互相搜集整理。异同晰《石渠》,讲习布绵蕝。戴凭席互争,五鹿角娄折。
异同:《石渠》是指西汉的经学研究组织“石渠阁”,成员有贾谊、董仲舒、刘向等人。讲习:指讨论、学习。布绵蕝(xiè):指展开讨论。戴凭:指戴震。凭席:指辩论的场合。五鹿角:指宋代学者朱熹的学说。娄折:指失败。洎乎许郑出,袖然万人杰。宋儒千载后,勃窣探理窟。
洎乎:到了。许郑:指南宋时期的许衡、郑伯昌。袖然:指风采出众。万人杰:指众多杰出的人。宋儒:指宋代的儒学学者。千载后:指一千多年后。勃窣:指蓬勃发展。自诩不传学,乃剽思孟说。讲道稍僻违,论事颇迂阔。
自诩不传学:指自称不传授学问。剽:抄袭。思孟:指孟子的思想。讲道:指阐述道理。稍僻违:指偏离正道。论事:指议论政事。万头趋科名,一意相媚悦。圣清崇四术,众贤起颉颃。
万头:指众多的学子。趋科名:指追求科举考试的成功。一意:指一心一意。媚悦:指讨好奉承。圣清:指帝王统治的清明时代。崇四术:指崇尚四种学问,即文、行、忠、信。众贤:指众多有才能的人。颉颃(xiáhèng):指相互竞争、相互比试。顾阎辟初涂,段王扬大烈。审意得古训,沈晦悉爬抉。
顾阎:指顾炎武。辟初涂:指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段王:指段玉裁、王念孙。扬大烈:指发挥光大某种学问或事业。审意:指仔细思考。得:得到。古训:指古代的智慧和训诫。沈晦:指深入探究。读史辨豕亥,订礼分袒袭。上溯考据家,仅附文章列。
读史:指阅读史书。辨豕亥:指辨别猪蹄和野猪的生殖器官等动物器官的形状。订礼:指制定礼仪制度。分袒袭:指区分礼服中的不同部位,如上衣和下裳等。上溯:指追溯到最初的阶段。考据:指考证历史事实和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儒于九流中,亦只一竿揭。矧又某氏儒,涂径各歧别。
儒于九流中:指儒生在九个学派中都有所涉猎。亦只一竿揭:指儒生只是列举了九种学派,但没有深入研究其中的任何一种学派。矧又:指何况。某氏儒:指特定的某一学派的学者。涂径:指道路或者方法。各歧别:指各自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均之筐箧物,操此何施设?大哉圣人道,百家尽囊括。
均之:指平均分配。筐箧物:指各种物品。操此:指掌握这些知识。何施设:指有什么用处或用途。大哉:表示非常之大。圣人道:指圣人所倡导的道德观念。百家:泛指各家各派的学说。尽囊括:指全部包容在内。至德如渊骞,尚未一间达。区区汉宋学,乌足尊圣哲。
至德:指高尚的道德品质。如渊骞:像深渊那样深邃广大。尚未一间达:还没有完全达到某个境界或理解某个问题的程度。区区:指微不足道。汉宋学:指汉代的儒学和宋代的儒学。乌足以尊圣哲:意思是不足以尊崇圣人和智者。毕生事赞仰,所虑吾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