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敢异心,颇奈国势弱。虽则有室家,一家付飘泊。
仓颉鸟兽迹,竟似畏海若。一丁亦不识,况复操笔削。
若论祛卢字,此方实庄岳。能通左行文,千人仅一鹗。
此外回回经,等诸古浑噩。不如无目人,引手善扪摸。
西人习南音,有谱比合乐。孩童亦能识,识则夸学博。
识字亦安用,蕃汉两弃却。愚公传子孙,痴绝谁能药?
近来出洋众,更如水赴壑。南洋数十岛,到处便插脚。
他人殖民地,日见版图廓。华民三百万,反为丛驱雀。
螟蛉不抚子,犬羊且无鞟。此闻欧澳美,日将黄种虐。
向来寄生民,注籍今各各。周官说保富,番地应设学。
谁能招岛民,回来就城郭?群携妻子归,共唱太平乐。

【解析】

(1)本诗是一首反映海外华侨艰苦生活和遭遇的诗。

(2)“同族敢异心,颇奈国势弱”,这两句是说,虽然有血缘关系,但因国内政治局势不安定,他们还是不敢有二心。

(3)“虽则有室家,一家付飘泊”是说,虽然有家庭,但是一家人还是漂泊在外。

(4)“仓颉鸟兽迹,竟似畏海若”,“仓颉”指传说中的汉字创造者仓颉。“鸟兽迹”指汉字的象形特征。“竟”是竟然的意思。“畏海若”指害怕海洋。“海若”是海神的意思。

(5)这四句意思是,虽然有像鸟兽一样的足迹,但却像是怕海神一样。即使是最微小的一点,也是不能被认识的。更不用提那些能够书写的文字了。

(6)“若论祛卢字,此方实庄岳”,这两句的意思是,如果谈到祛除卢文,这个地方实在是高山峻岭。

(7)“能通左行文,千人仅一鹗”,这两句是说,能够通晓左行文字的人,只有极少数的。

(8)“此外回回经,等诸古浑噩”,这两句的意思是,除了回文经之外,其他的文字都是像古代那样混乱。

(9)这两句的意思是,还不如没有眼睛的人,能够伸手摸着东西,而不必学习文字。

(10)“西人习南音,有谱比合乐”,这两句是说,西方人学习南方的音乐,也有相应的谱曲来伴奏。

(11)“孩童亦能识,识则夸学博”,这两句是说,小孩子也能认识文字,认识之后会炫耀自己的学识很广博。

(12)“识字亦安用”,这四句的意思是,既然识字又有什么用呢?

(13)“愚公传子孙,痴绝谁能药”,这两句是说,愚公移山的故事传扬至今,谁也无法治愈这种愚昧。

(14)“近来出洋众,更如水赴壑”,这两句的意思是,最近出去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就像流水一样奔涌而去。

(15)“南洋数十岛,到处便插脚”,这两句是说,南洋群岛几十个岛屿,都成了列强的殖民地。

(16)“他人殖民地,日见版图廓”,“他”指其他列强。“拓”是指扩大、扩展的意思。“版图廓”即版图扩张。这里指的是其他国家的殖民地不断地扩张领土,使得中国的领土日益缩小。

(17)“华民三百万,反为丛驱雀”,这两句的意思是,中国的人口有三百万,反而成为各国侵略的对象。

(18)“螟蛉不抚子,犬羊且无鞟”,这两句是说,螟蛉虫不会抚养孩子,连犬羊也没有皮裘可制。比喻外来的侵略者,不会关心中国人的生活。

(19)“此闻欧澳美,日将黄种虐”,这两句是说,我听到欧美国家的情况,它们正在虐待亚洲人。

(20)“向来寄生民,注籍今各各”,这两句是说,以前依附于他人的人们,如今各自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

(21)“周官说保富,番地应设学”,这两句的意思是,周公说过要保护百姓的财产安全,那么在番地就应该设立学校。

(22)“谁能招岛民,回来就城郭?”这两句是说,谁能招回这些岛民,让他们返回到城市里去?

(23)“群携妻子归,共唱太平乐”,这两句是说,大家一起带着妻儿回到祖国去,高高兴兴地唱着和平之歌。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海外华人艰难的生活的同情与关注,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注。诗人以辛辣的语言讽刺了列强的侵略与压迫。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