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墙一病叟,吞声几欲哭。居此三四世,手执茅衣屋。
作犬不守门,作猱不升木。坐令田荒芜,万事付手束。
自官教我耕,暂学种蔬蔌。横纵济尽通,方整帛有幅。
门前桑竹茶,坐我树阴绿。携儿哺鸡雏,反盎有馀粥。
倘官遂设施,庶几一年蓄。何期麦尝新,不及今兹孰。
炭船溯湘来,篙工偶托足。称官老陈米,意比凶年谷。
长沙露行客,肩挑笑歌逐。城中诸娄罗,莫敢侵半菽。
沈沈石墨缘,穷搜到地轴。家家易金归,乐祸天雨粟。
人人他不知,只知小人腹。帝清爱下民,赖官锡民福。
官胡弃民归?世亦嫌薄禄。江神夹海若,蹴我国日蹙。
无人救饥溺,听我饱荼毒。社时操豚蹄,待向墓前祝。

【注释】

①负墙:倚靠墙壁。病叟:年迈的老人。吞声:有气无力地叹息或哭泣。几欲哭:几乎要哭出来。居此三四世:在这个地方居住了几代。③手执茅屋:手里提着一把茅草盖的屋。作犬不守门,作猱不升木:像狗那样守门、像猴那样爬树,都是不可能的事。④田荒芜:土地被荒废了。万事付手束:一切都交给自己处理。自官教我耕:官府让我去耕种。暂学种蔬蔌:暂且学会种植蔬菜。横纵济尽通,方整帛有幅:纵横交错,纵横自如,才能把布匹整理得整整齐齐。③门前桑竹茶:院子里的桑树竹子和茶树。坐我树阴绿:坐在树下享受着绿色。携儿哺鸡雏:带着小孩喂养鸡雏。反盎有馀粥:倒掉的饭汤还有余。倘官遂设施:如果官府能够安排下来。庶几一年蓄:大概能积蓄一年的食物。何期麦尝新,不及今兹孰:没想到现在能吃到新麦,却赶不上今年的新麦成熟。炭船溯湘来:运送煤炭的船只溯江而上。篙工偶托足:划船的工人偶然停下来休息。称官老陈米,意比凶年谷:称赞官府的陈米比灾年的谷子还好。长沙露行客,肩挑笑歌逐:长沙街头的行人肩扛粮食,边走边唱。城中诸娄罗,莫敢侵半菽:城中的官吏们不敢侵犯百姓,连一粒豆也不敢偷吃。沈沈石墨缘,穷搜到地轴:沉重的石头压住了地轴。②家家易金归,乐祸天雨粟:家家户户都换得黄金归来,人们乐于见到这种祸害。③人人他不知,只知小人腹:人人都不知道是小人肚子。帝清爱下民,赖官锡民福:皇帝爱护百姓,是靠官府给百姓恩惠。官胡弃民归?世亦嫌薄禄:官府为什么要抛弃百姓呢?世人也嫌弃薄俸禄。江神夹海若,蹴我国日蹙:江神和海神一起逼迫我们国家,使我们的国家日益缩小。无人救饥溺,听我饱荼毒:没有人来拯救饥民,让我饱享剥削之苦吧!社时操豚蹄,待向墓前祝:祭祀社神时用猪蹄祭品,等着到坟墓前祷告吧!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诗。诗人以“陈氏”为题,借陈氏的贫寒生活,揭露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疾苦。

第一联:“负墙一病叟,吞声几欲哭”,写陈氏的境遇和心态。诗人以“负墙”喻陈氏的处境,既写出其生活的贫寒,又暗指其处境的危险。“负墙”二字,既点出陈氏所居之地,又暗指其处境的危险。“吞声”一词,形象地写出了陈氏的悲愤和无奈,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陈氏的困境和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

第二联:“居此三四世,手执茅屋屋。”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陈氏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三四世”一词,既表明了陈氏家族的世代相传,又暗示了他们的贫困和艰辛;“手执茅屋屋”则写出了他们简陋的生活环境。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陈氏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表达了诗人对陈氏的同情和关注。

第三联:“作犬不守门,作猱不升木。”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陈氏的困境和无奈。“作犬不守门”比喻陈氏虽然努力工作,但仍然无法保住自己的家业;“作猱不升木”比喻陈氏虽然有才能,但却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两句诗,通过揭示陈氏的困境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陈氏的同情和关注。

第四联:“坐令田荒芜,万事付手束。”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陈氏的处境和无奈。“坐令田荒芜”说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陈氏的田地荒芜,无法耕种;“万事付手束”则说明陈氏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任凭命运的摆布。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陈氏的处境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陈氏的同情和关注。

第五联:“自官教我耕,暂学种蔬蔌。”这句诗表明了陈氏虽然贫穷,但仍然努力维持生计,尝试通过学习农业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处境。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陈氏的努力和尝试,表达了诗人对陈氏的同情和关注。

第六联:“横纵济尽通,方整帛有幅。”这两句诗进一步描述了陈氏的生活状况。“横纵济尽通”说明陈氏的家境虽然困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已经基本解决了生活问题;“方整帛有幅”则说明陈氏已经能够将自己的生活整理得井井有条,拥有一定的财产。这两句诗,通过描述陈氏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陈氏的同情和关注。

第七联:“门前桑竹茶,坐我树阴绿。”这句话通过描绘陈氏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陈氏的赞美和关心。“门前桑竹茶”说明陈氏的住处靠近美丽的自然风景,可以享受到宁静的田园生活;“坐我树阴绿”则说明陈氏在自家的树木荫下乘凉,享受着美好的时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陈氏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陈氏的赞美和关心。

第八联:“携儿哺鸡雏,反盎有馀粥。”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陈氏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温馨的场景。“携儿哺鸡雏”说明陈氏不仅养育自己的孩子,还照顾其他的孩子;“反盎有馀粥”则说明陈氏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照顾全家人的生活需求。这两句诗,通过描绘陈氏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和温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陈氏的关爱和尊重。

第九联:“倘官遂设施,庶几一年蓄。”这一句诗表明了诗人对陈氏的期望和祝福。“倘官遂设施”意味着如果官府能够给予支持和帮助,那么陈氏就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庶几一年蓄”则表示诗人希望陈氏能够在这一年中积累起足够的财富,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两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对陈氏的期望和祝福,展现了诗人对陈氏的关心和支持。

第十联:“何期麦尝新,不及今兹孰。”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无奈和感慨的情绪。“何期麦尝新”意味着诗人期待能够品尝到新鲜的麦子,但现在的情况却让人感到失望;“不及今兹孰”则意味着诗人现在的状况已经不如以前了,无法再享受那种美好时光。这两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的情绪,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第十一联:“炭船溯湘来,篙工偶托足。”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对于漕运过程的关注和思考。“炭船溯湘来”说明诗人观察到从湖南运来的煤炭船溯江而上的情景;“篙工偶托足”则说明船夫们在航行过程中偶然停下来休息的情景。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漕运过程的景象和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于漕运过程的关注和思考。

第十二联:“称官老陈米,意比凶年谷。”这一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现了官府对陈米的赏赐与灾年的谷子相提并论,体现了陈米的珍贵性以及官府对农民的关怀。

第十三联:“长沙露行客,肩挑笑歌逐。”这句诗通过描写行商在长沙露天下行走的情景,表现出商人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

第十四联:“城中诸娄罗,莫敢侵半菽。”这句诗通过描写城中官员不敢贪取百姓一星半点财物的情景,展现了官员清廉的形象。

第十五联:“沈沈石墨缘,穷搜到地轴。”这一句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之情。

第十六联:“家家易金归,乐祸天雨粟。”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民间百姓的喜悦之情,表达了诗人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

第十七联:“人人他不知,只知小人腹。”这句诗以直白的语言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面貌。

第十八联:“帝清爱下民,赖官锡民福。”这句诗以肯定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于政府施惠于民、造福百姓的赞扬之情。

第十九联:“官胡弃民归?世亦嫌薄禄。”这句诗以反问的方式提出了对于官员抛弃百姓、轻视俸禄的看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行为的批评和反思。

第二十联:“江神夹海若,蹴我国日蹙。”这句诗通过描绘江神与海神共同威胁国家的危机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危亡的担忧和忧虑。

第二十一首:“无人救饥溺,听我饱荼毒。”这句诗以自责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力拯救他人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