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阳三百家,揽之不盈掌。
炊烟眼前生,须臾变苍莽。
危亭此登陟,高下一俯仰。
不觉城市喧,但闻溪碓响。
斜阳下山尽,明月向空上。
牵裾不忍归,惆怅东君往。

晚登来鹤亭同郭韵堂

泸阳三百家,揽之不盈掌。

炊烟眼前生,须臾变苍莽。

危亭此登陟,高下一俯仰。

不觉城市喧,但闻溪碓响。

斜阳下山尽,明月向空上。

牵裾不忍归,惆怅东君往。

译文:

在泸阳的三百户人家中,我轻轻一揽就能握满双手。那炊烟就像在眼前升起,片刻间便化作了茫茫的原野。登上这高高的亭子,可以俯瞰到城市的喧嚣,只能听到溪边的舂米声。夕阳西下,山头只剩下最后一抹余晖,而月亮已经升到了空中。依依不舍地牵起袖子,却不忍心回去,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离去的惆怅和失落。

注释:

  1. 泸阳:今四川省泸州市。
  2. 三百家:形容人口少。
  3. 揽之不盈掌:比喻人口少得像是能被一只手握住一样。
  4. 炊烟眼前生:指家家户户的炊烟袅袅上升,好像就在面前。
  5. 须臾变苍莽:一会儿时间,周围的景色变得十分荒凉。
  6. 危亭:高楼、高亭子。
  7. 城喧:城市里的喧哗声。
  8. 涧碓(duì):溪边舂米的声音。
  9. 山尽:指夕阳西下,太阳已经落山。
  10. 空上:天空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画面描写了泸阳县的乡村生活。首句“三百家”,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泸阳县的人口稀少;第二句“揽之不盈掌”进一步强调了泸阳县的贫瘠。接着,诗人通过“炊烟”、“城市”、“溪碓”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泸阳县乡村的宁静和美丽。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美景的欣赏上,而是通过“危亭”、“高下”、“城市喧哗”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困惑。最后,诗人以“牵裾不忍归”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春天离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