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馀真定事如何,奉使仙槎初渡河。
大野星摇闻戍角,海门月落起夷歌。
独来岛国衣冠古,每看天文涕泪多。
醉后醒来人不见,匣中长剑尽摩挲。
戊申年的秋天,我外舅李公伯行奉旨出使英国。奏请调任司书记的职务时,我留在新加坡告别了王啸龙、章一山等同年好友。
扶馀真定的事怎么样?奉命出使仙槎初渡河。
星摇大野闻戍角,月落海门起夷歌。
独自来到岛国衣冠古,每看天文涕泪多。
醉后醒来人不见,匣中长剑尽摩挲。
注释:
- 戊申:唐天宝十二年(753)。
- 外舅李公伯行:指诗人的舅舅,即李华的岳父,李华的妻弟。
- 新加坡:在今马来西亚马六甲附近。留别:作别。
- 啸龙:指王啸龙,作者的好友。
- 章一山:作者的另一好友。
- 戊申之秋:指唐天宝十二载(753)秋季。
- 外舅:对别人的母亲的丈夫的称呼。
- 李公伯行:指李华的岳父,即诗人的舅舅。
- 奉使:奉命出使。仙槎:神话传说中的云槎,即木筏,这里指使者所乘的船。
- 初渡河:刚渡过黄河。渡,过河。
- 大野:广阔的原野。
- 星摇:星星摇摆。戍角:边地的军乐声,这里指边塞。
- 海门:海边的门户。夷歌:少数民族的歌谣。
- 独来:独自来到这里。
- 衣冠古:古代的衣冠,指旧时的衣冠文物。
- 天文:指星象、历法。
- “醉后”句:醉后醒来看不到友人,只有自己一人。
- 匣中:指剑匣。长剑:指宝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华出使英国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的前四句写自己奉派出使英国的经过和到达伦敦的情景;五至八句写在异国他乡所见所感;后四句写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全诗以“别离”为中心,抒发了诗人离愁别绪之情,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