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朝昕鼓以时催,洛学昌明涤草莱。
八子馨香俱沆瀣,两河灵秀此胚胎。
中牟云集生徒盛,仪邑天褒礼乐才。
当日黄流劳圣虑,得人斯免泽鸿哀。

【解析】

本诗作于熙宁十年(1077),当时作者在信陵郡书院,为追述耆献留别院中诸生叠仙屏河帅韵。这首诗是诗人对信陵书院的追述和对书院中师生们的赠别之作。

第一句“熙朝昕鼓以时催”,是说熙宁十年,朝廷下令改革科举制度,选拔人才,而此时晨钟暮鼓催促着学生们抓紧时间读书。这一句是写景,交代了时间地点。

第二句“洛学昌明涤草莱”,是说洛阳学术昌盛,扫除了蒙昧,使学者们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即“教化大行”。这是写景,也是写人。

第三句“八子馨香俱沆瀣”,是说洛阳八位贤才,都像沆瀣一样清新可人,都是“高士”(贤人)。这一句是写人。

第四句“两河灵秀此胚胎”,是说洛阳一带地势平坦,水土肥沃,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是孕育英才的理想之地。

第五句“中牟云集生徒盛”,“仪邑天褒礼乐才”,是说中牟县和仪邑县聚集了众多学子,他们都是“俊彦”。这两联是写景,也是写人。

第六句“当日黄流劳圣虑,得人斯免泽鸿哀”,是说当黄河之水滔滔的时候,皇帝十分忧心忡忡,因为国家需要人才。如今得到这些贤才,就免去了洪水泛滥带来的灾难。

【答案】

首联点出信陵书院的地理位置和当时的社会环境;颔联描绘了洛阳学者的风采;颈联赞扬了信陵书院的师生;尾联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这首诗是诗人对信陵书院的追述和对书院中师生们的赠别之作,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