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有高亭,亭与城相向。城雉衔西山,走青嶂。残云时一白,破碎失山状。
对山开长筵,兴酣酒力王。中有清气通,逌然发高唱。
入座皆俊物,能容我跌宕。转嫌眼界窄,三面碍屏障。
欲撤不可得,悄焉思远扬。疾觅快马骑,径去不复让。
岂困困酒逸,略似放翁放。一里得高台,于此足辽旷。
野风四面合,始觉所居亢。尺五韦杜天,幕我作行帐。
城远随野阔,一线空烟漾。入云翻冻旗,暮角隐悲壮。
北眺瓦一垤,万户走鳞浪。倏被暝色催,几处远镫亮。
九门将传钥,三殿久散仗。而我此徘徊,清绝转凄怆。
回忆亭中人,不见此台上。兴至各有适,何必两相望。
抚景伤我心,愿托陶家葬。去去应复来,行行重惆怅。

雪后集陶然亭先归道登黑窑厂

城南有高亭,亭与城相向。

城雉衔西山,走青嶂。残云时一白,破碎失山状。

对山开长筵,兴酣酒力王。中有清气通,逌然发高唱。

入座皆俊物,能容我跌宕。转嫌眼界窄,三面碍屏障。

欲撤不可得,悄焉思远扬。疾觅快马骑,径去不复让。

岂困困酒逸,略似放翁放。一里得高台,于此足辽旷。

野风四面合,始觉所居亢。尺五韦杜天,幕我作行帐。

城远随野阔,一线空烟漾。入云翻冻旗,暮角隐悲壮。

北眺瓦一垤,万户走鳞浪。倏被暝色催,几处远镫亮。

九门将传钥,三殿久散仗。而我此徘徊,清绝转凄怆。

回忆亭中人,不见此台上。兴至各有适,何必两相望。

抚景伤我心,愿托陶家葬。去去应复来,行行重惆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冬在京师所作。诗的首联写自己站在高高的陶然亭上,俯瞰着周围的景色;颔联写诗人看到远处的西山和近处的山峦,以及飘忽不定的云雾,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壮志;颈联写诗人在陶然亭上举杯畅饮,心情舒畅,情不自禁地高声歌唱;尾联写诗人在陶然亭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全诗通过对陶然亭上所见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感慨。

“雪后集陶然亭先归道登黑窑厂”首句交代了诗人来到陶然亭的目的:欣赏美景、抒发胸襟。“城南有高亭”,说明诗人站在高处可以俯瞰整个京城;“亭与城相向”,则说明这个高高的陶然亭位于京城的南部,可以俯瞰整个京城。接下来两句写诗人看到远处的西山和近处的山峦。“城雉衔西山”,“雉”是古代建筑上的装饰物,这里指的是城墙;“衔西山”则是说城墙仿佛要紧紧地拥抱住西山,使它们永远在一起。而“走青嶂”则表明这座山势险峻,如同一条青色的山脉蜿蜒曲折地延伸开来,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是对诗人所看到的景色进行进一步的描写:“残云时一白,破碎失山状。”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残云时一白”,描绘出一片洁白如玉的云彩出现在天际,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破碎失山状”则形象地表现出了山峰的轮廓在云雾中显得模糊不清,宛如破碎的瓷器一般,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三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一座座高楼大厦犹如一群群翩翩起舞的蝴蝶,在风中摇曳生姿;而那一轮明月则宛如一位温柔婉约的女子,静静地挂在天上,散发出柔和的光芒。这些描写既富有诗意又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第四联则是诗人在陶然亭上的所见所感:“入座皆俊物,能容我跌宕。”诗人在这里巧妙地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那些英俊的人才比作美酒一般令人陶醉,让他们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聚会。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的喜爱之情。然而,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所处的环境并非完全理想:虽然四周环绕的都是人才济济的高官显贵,但自己的心境却似乎被局限在这个狭小的空间内。因此,当他想要离开这里时却发现无法实现:一种莫名的压抑感油然而生,让他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第五联继续描绘了诗人所感受到的压抑氛围: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才们纷纷离去,只剩下一些平庸之辈在这里徘徊不已。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茫然无措的神色,仿佛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而不知所措。而诗人自己也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凄凉之感,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淡淡的悲伤之情。

第六联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凄凉的气氛:夜色渐浓,万家灯火闪烁不息,营造出了一种热闹而又喧嚣的场景。然而,在这喧闹的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哀愁和失落。诗人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在亭中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如今却只能独自面对这一切而无法与之相伴。那种孤独无助的感觉让人不禁心生寒意。

第七联则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局面的看法:虽然自己曾经经历过多次这样的场景,但对于眼前的处境却感到十分陌生甚至有些害怕。他不禁想起陶渊明曾说过的一句话:“欲罢不能,故作留连。”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人们往往因为舍不得离开一个地方而去留恋它,即使这个地方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而此刻的诗人正是如此感受:尽管身处繁华之地却感到无比孤寂与落寞;尽管拥有众多才华横溢之士却感到内心充满空虚与失落;尽管身处于一个美好的时代却仍觉得自己像是被困在一个牢笼里。这四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迷茫。

第八联则是诗人在陶然亭上的所见所闻:夕阳西下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桥般的桥梁连接着两座山峰之间形成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这道桥梁宛如一条巨龙般横跨在两座高峰之间为人们带来了一种视觉上的震撼感。同时它也象征着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纽带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

最后一句则通过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和无奈:他不禁想起了自己曾在《自题小像》中写下的一句话:“去去应复来,行行重惆怅。”意思是说虽然自己曾多次离开过这里但每次都会重新回来;然而每一次回来时都不免会感到一阵惆怅之情。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也体现了他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陶然亭上所见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在困境中所展现出来的坚韧与勇气。诗中的意象丰富且富有美感让人陶醉其中同时也让人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与变迁如何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与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