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城头望,千墙水际停。
微波风自起,落日草愈青。
木盛谁持斧,泉寒莫有瓶。
空弦惊痛鸟,说乱即倾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最后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
“薄暮城头望,千墙水际停。”首二句写登城远眺时所见景色。薄暮时分登上高处眺望远处,看到城墙上人烟稠密,城门外水波不兴,水边草木茂盛。“薄暮”点出时间,“城”“墙”点明地点,“望”点明动作。一个“停”字写出了城外的水与城中的人形成鲜明对比:城外是一片汪洋大海,而城内却是人头攒动。
“微波风自起,落日草愈青。”三、四句描写近处景物。城下微风吹拂着水面,使微波荡漾;夕阳西下,野草越发青绿。一个“起”字写出了风的动态,一个“愈”字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情状。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只见城门之外水波荡漾,草色更绿,城门外人声鼎沸,城头上人影绰约。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了城头的热闹情景。
“木盛谁持斧?泉寒莫有瓶?”五、六句写城头有人砍树,有人汲水煮茶。“木盛”指砍伐的树木很多,“泉寒”指泉水很冷。这两句写城头砍柴和汲水的情况。砍伐树木是为了烧火做饭,汲水则是饮用。一个“盛”字和一个“寒”字写出了人们劳作的情景。这两句诗既写了城头的生活,又表现了城头的繁忙景象。
“空弦惊鸟乱,说乱即倾听。”七、八句写鸟儿被惊飞,诗人听不清声音,只好侧耳倾听。一个“惊”字写出了鸟儿被弦声惊飞的情景,一个“乱”字写出了鸟儿惊飞后的混乱场面。尾联写听到鸟鸣,但听不清声音,只得侧耳倾听。一个“即”字说明诗人听到了鸟儿的鸣叫,一个“倾听”二字表明诗人在仔细聆听。
【答案】
登城晚望
薄暮城头望,千墙水际停。
微波风自起,落日草愈青。
木盛谁持斧,泉寒莫有瓶。
空弦惊鸟乱,说乱即倾听。
译文:
黄昏时分站在城头远望,城外是一片汪洋大海;城下微风吹拂着水面,使微波荡漾;夕阳西下,野草越发青绿。
城头有人砍树,有人汲水煮茶。
鸟儿被弦声惊飞,四处乱飞,诗人听不清声音,只好侧耳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