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隔烟水,舟人指古碑。
入云松影密,出峡磬声迟。
台阁峰能遍,神仙事可疑。
当年来去迹,岩下老僧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山寺隔烟水,舟人指古碑”,意思是:山中的寺庙隔着烟雾缭绕的江水,舟上的人用手指着古老的石碑。“隔”字是动词,表示“隔着”。 “山寺”指的是山中寺庙。“山寺”即佛寺,“隔”就是隔着的意思。“烟水”指云雾缭绕的江水。“山寺隔烟水”的意思是:山中寺庙隔着迷雾弥漫的江水,这一句是说寺庙的景色。 第二句“舟人指古碑”,意思是:船夫用手指向一块古老的石碑。“舟人”即船夫,“指古碑”即指点着那块古老的石碑。“指”就是指点。

三、四两句“入云松影密,出峡磬声迟”,意思是:进入云层的松树影子稠密,出了峡谷的磬声却很迟缓。“入云”形容松树很高,直插云端;“出”指离开峡谷或从峡谷出来;“入云松影密”的意思是:进入云层的松树影子稠密。“磬声迟”的意思是:出谷的磬声却很迟缓。“磬”是一种古代石质乐器。磬音悠长,有延绵不绝之意。“出峡磬声迟”的意思是:从峡谷出来的磬声却很迟缓。

五、六两句“台阁峰能遍,神仙事可疑”,意思是:台阁山峰能够遍览无遗,神仙的事令人怀疑。“台阁峰”是指台阁山上的山峰;“台阁”指台阁山。台阁山位于清远县境内,主峰高356米。“能遍”意为可以全部看见。“神仙事可疑”的意思是:神仙的事情让人感到可疑。“事”指代前文所说的“仙迹”。

七、八两句“当年来去迹,岩下老僧知”,意思是:当年来往的痕迹,岩石下的老僧都知道。“当年”即过去;“来去迹”指来往的痕迹;“岩下老僧知”的意思是:岩石下的老僧都很清楚。“知”是知道的意思。

【答案】

舟过清远峡望飞来寺

山寺隔烟水,舟人指古碑。

入云松影密,出峡磬声迟。

台阁峰能遍,神仙事可疑。

当年来去迹,岩下老僧知。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广东清远时。诗人由清远县出发,乘船溯江而上,到达清远峡。峡口处有一飞来寺。诗人来到飞来寺,看到寺庙座落在山间,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他眺望四周,只见云雾缭绕,山峦叠嶂,树木葱茏,十分壮观。他顺着一条小道登上了一座山冈,远远望去,那飞来的寺庙就像一座仙岛浮现在云雾之中,使人不禁产生遐想:是不是仙人住的地方呢?他继续前行,穿过一片树林,来到了飞来寺的门前。这里,他看到了一块古碑,上面刻着一些诗句,他仔细辨认,原来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汉江临眺》诗中的句子:“楚塞三千里,吴宫十二重。山当楼处断,水近石头通。”王维的《汉江临眺》是一首描写汉江风景的诗。诗人在这里看到的是飞来寺周围壮丽的景色,而不是什么吴宫和楚塞,所以他觉得十分奇怪,就问身边的船夫这是怎么回事。船夫告诉他,这是王维的《汉江临眺》诗中的句子,因为飞来寺坐落在汉江之畔而得名。

作者在游览飞来寺的过程中,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音乐。这些美好的景色和音乐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愉悦和满足。于是,他决定在这里住下来,尽情地欣赏这里的山水风光和聆听这里美妙的音乐。他住在飞来寺里,每天都沉浸在这优美的环境之中。他欣赏着飞来寺周围的美景,聆听着寺院里传出的梵音和诵经声,感受着佛教文化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

在飞来寺里住了几天之后,作者又乘坐小船离开了飞来寺,继续游览其他景点。他来到了一个叫做清远峡的地方。这里是长江的一个峡谷,两岸都是峭壁悬崖,水流湍急,十分险峻。作者站在峡谷中仰望天空,只觉得云雾缭绕,山峰连绵不断。当他沿着峡谷向上游走时,听到了一种悠扬的磬声。他知道这是寺庙里的僧人在念诵经文,于是他驻足听了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继续前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