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堪悲,迷离欲化。除非宋玉能描画。苕苕疑有复疑无,寒生毛发教人怕。
古冢磷飘,荒阶雨打。六朝败柳西风挂。几番梦里费追寻,惊看木叶纷纷下。
【注释】
黯淡:颜色暗淡不明。迷离:模糊,不清晰。宋玉: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能言善辩,有《楚辞》传世。苕苕:草木丛生的样子。疑:怀疑。寒:冷。毛发:指人的体毛。六朝:指东吴和西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共一百五十九年(公元220—589年)。败柳:枯落的柳树。西风:秋风。惊看:吃惊地看着。木叶纷纷下:形容秋风吹落叶纷飞的情景。
【译文】
天色昏暗,令人悲叹,迷茫不清,好似快要消失一样。除非是宋玉那样擅长描绘的人,才能将这种情景刻画出来。草木丛生的样子,让人怀疑它是否真实存在;冷意袭来,让人害怕。
古冢磷烟飘荡,荒废的台阶上雨水打在石板上。那六朝时代的破败之景,就像西风吹着的枯柳一样,令人触目伤心。我几次梦里都在寻找它,但每次都失望而归;没想到,当睁开眼睛一看,秋天的叶子却纷纷飘落下来,让人吃惊不已。
【赏析】
《九秋吟》,是南宋词人张孝祥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写了作者对故国沦亡的痛切感受和深切怀念,以及作者对时局动荡、人民流离失所、国家衰败的忧虑和感慨。全词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情致沉郁。
起首三句写秋天景色,渲染一种凄清的氛围。“黯淡堪悲”二句,写自己对这种景象的感受。“黯”字点出秋日阴暗的特点,“悲”字则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哀。接下来两句写自己的想象,即在秋天的景色中,作者仿佛看到了一片萧瑟的秋林,又仿佛看到了一只孤独的寒鸦。这里作者通过“苕苕疑有复疑无”的写法,表现了自己的疑惑与不安情绪。“寒生毛发教人怕”,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这几句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却把一个秋天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过片后,词人开始写现实的情况。“古冢磷飘”两句,描写了古冢上的白烟飘渺,荒阶上的雨打残石,这些都是作者对现实的观察。而“六朝败柳西风挂”一句,更是直接点出了作者心中的伤痛。这里的“六朝”,指的是东吴和西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共一百五十九年(公元220—589年)的历史。而“败柳西风挂”则形象地描述了这些古迹在秋风中凋零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无情。
最后两句则是词人的梦境与现实的结合。“几番梦里费追寻,惊看木叶纷纷下”两句,词人说自己多次在梦中寻觅那个曾经熟悉的地方,但是每次都失望而归。然而就在他睁开眼睛的那一刻,秋天的叶子却在纷纷飘落。这一部分既表现了词人的失落与无奈,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整首词以秋天为背景,通过对秋天景色与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词人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