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艳秀,纵托根垓下,飘零谁主。记否当年亡国恨,绝似低鬟不语。岂恋残春,况逢啼鴂,凄断黄昏雨。繁华幻境,何妨开近环堵。
休说倾国倾城,青青坟上,只许明妃伍。多少红颜都是梦,谁吊纷纷黄土。一代贞魂,千秋薄命,仍向风前舞。汉宫何在,此花终是属楚。

【赏析】

全诗以“酹江月”起笔,用典极多,但并不晦涩,读来朗朗上口。

开头两句写词人登高望远,只见亭亭玉立的菊花盛开于垓下,不禁感叹当年亡国的痛苦,仿佛与菊花一样默默无语,这一句是全篇感情的铺垫。第三句写菊花虽美艳却飘零,是谁让它飘摇?这里暗指南宋王朝的败落,而菊花则象征着那些被掳去的宫女们。

接下来两句是对前一句的回答:她们早已记取了当年的亡国之恨。接着,又用一个设问,说这些宫女们难道留恋春残吗?她们更不愿看到啼鸟催花,黄昏时凄切断送春光的情景。这四句诗,通过对比和设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下面六句则是词人对菊花的进一步赞美。他认为菊花虽然只是平凡的花草,但它却能傲然开放在环堵之中,不羡慕繁华世界,也不向往神仙境界。它宁愿开在贫贱的人家,也不愿意开在权贵的身边。这几句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菊花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

最后两句词人以“倾国倾城”、“明妃”等词语作为比兴,表达了对那些红颜薄命的宫女们的深切同情,认为她们都是黄土一抔中的梦。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词人自己对命运的感慨:一代贞魂,却只能像风前舞动的花枝那样,继续遭受冷落和折磨。这最后两句既是对菊花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感慨。

这首词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那些不幸的女性们的同情和关爱。同时,它也展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