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清理亦常,闵曾号佳嗣。
百行此其源,立身首孝弟。
兹义苟不充,浮名尽糠秕。
试问平生心,胡为皆昧昧。

温清理也常,闵曾号佳嗣。

百行此其源,立身首孝弟。

兹义苟不充,浮名尽糠秕。

试问平生心,胡为皆昧昧。

注释:

  • 温清:指温居时,清洁居处。
  • 理:这里指的是处理事务,治理国家。
  • 常理:指正常的治国之道。
  • 闵(mǐn)曾:即孟子曾子,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
  • 号:这里指的是称号或称谓。
  • 良:这里指的是良好的、优秀的。
  • 斯:这个,如此。
  • 源:本源,根本。
  • 立身:树立个人品德。
  • 首:首要的,最重要的。
  • 兹义:这里指的是儒家的道德观念。
  • 苟:如果。
  • 充:充足,完备。
  • 浮名:虚名,空有之名。
  • 糠秕:秕谷,比喻无用之物。
  • 试问:试问。
  • 平生:指整个生命历程,一生。
  • 心:指内心世界。
  • 昧昧:不明了,模糊不清。

赏析:
《省心吟》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全诗共四句,通过阐述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和谐和个人修养的高度重视。

诗中“温清理也常,闵曾号佳嗣。”两句,通过对“常理”和“佳嗣”的引用,强调了治理国家需要遵循正道,注重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接着,“百行此其源,立身首孝弟。”两句则进一步指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而孝顺和尊敬长辈则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第三句“兹义苟不充,浮名尽糠秕。”则强调了真正的道德修养与虚名的区别,指出如果没有充实的道德修养,那么所有的虚名都如同糠秕一样无价值。最后一句“试问平生心,胡为皆昧昧。”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内心世界的困惑和迷茫的反思,呼吁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光明和真诚。

《省心吟》通过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修养和人生价值的独特见解,对于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