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注释

  • 身阅兴亡浩劫空:亲身经历国家的兴衰,经历了浩劫,感到空虚。
  • 两朝文献一衰翁:一生都在写历史,成为历史的记录者,被称为“衰翁”。
  • 无官未害餐周粟:虽然没有官职,但仍然能享受周代的粮食待遇(比喻生活的优裕)。
  • 有史深愁失楚弓:虽然有史学家的身份,但是对失去楚国的弓(象征失去国权)深感忧愁。
  • 行殿幽兰悲夜火:在行殿中,看到兰花在夜晚被火烧毁,感到非常悲伤。
  • 故都乔木泣秋风:故都洛阳的大树因秋风而落叶,让人感到悲伤。
  • 国家不幸诗家幸:因为国家的不幸而创作出好诗,自己也因此感到幸运。
  • 赋到沧桑句便工:每当写到沧桑巨变的时候,词句就变得生动有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首句“身阅兴亡浩劫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以及经历过的浩劫带来的空虚感。第二句“两朝文献一衰翁”,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社会地位和个人身份,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贡献的自豪感。第三句“无官未害餐周粟”,描绘了诗人虽无官职却能享受优厚待遇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第四句“有史深愁失楚弓”,则是对历史学者身份的自嘲和忧虑,担心失去国权。第五句“行殿幽兰悲夜火”,则用幽兰被夜火焚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不幸的哀伤。第六句“故都乔木泣秋风”,则用故都的大树因秋风而落叶的景象,暗喻国家的衰落与自己的忧思。最后一句“国家不幸诗家幸”,则是对诗人自身命运的感慨,他因为国家的不幸而创作出好的诗歌,因此感到幸运。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国家兴衰的感叹,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