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香寻洞址。叹空山无人,落花流水。半截苔瘢,剩断碑犹叙,义门王氏。草色红心,知染尽桓嫠双泪。不负生平,清鲠家风,白蟫身世。
谁送徽钦如此。想白发伤心,靖康遗事。旧集无传,只挂名丁部,艺文重志。落叶归根,岩上称黄涪翁字。忍信阳秋身后,元修宋史。
【注释】
①三姝媚:词牌名。
②地仙洞:在建康(今南京)城西南隅,有“仙人岩”,相传为晋代王羲之的隐居地。
③春香:指晋王羲之。
④桓嫠(lí离):春秋时卫宣公之女,字子般。后为齐襄公所虏。
⑤清鲠(ɡěn颈):正直刚直。
⑥白蟫(yǎn验):指王羲之,字逸少。
⑦黄涪翁字:指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
⑧元修宋史:即元好问。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古迹兼抒怀才不遇的词。
上片由咏怀古迹入手,写自己对王羲之的仰慕和对靖康国难的感慨。
首句以王羲之的故居为背景,点出咏怀的内容——王羲之。次句“叹空山无人,落花流水”,化用《楚辞·招隐士》语意:“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表达了词人对王羲之的怀念及对靖康国难的悲慨。接着,“半截苔瘢,剩断碑犹叙,义门王氏”二句,既写王羲之故居的残破景象,又借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结句“不负生平,清鲠家风”二句,赞颂王羲之的高风亮节。这几句是全词的核心部分。
下片转写靖康国难,抒写自己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恢复中原的不满,并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关心。起句“谁送徽钦如此”,指北宋徽宗、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去之事。接句“想白发伤心,靖康遗事”,化用杜甫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同上《春望》)之意,感叹靖康之祸给人民造成的深重创伤。“旧集无传”,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文献已失传,但书法艺术却代代相传。《艺文志》记载王羲之的事迹,可见王羲之在人们中的影响。“落叶归根”,典出《归去来辞》,表示要归隐山林的愿望。《秋水》篇云:“落叶委于长流,渔者歌于沙丘。”此句化用此意,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但仍心系祖国统一大业。“元修宋史”,指宋代元祐诸儒对《资治通鉴》的增补。《宋史》载王羲之本传,使后人得以了解王羲之的生平事迹。结句“忍信阳秋身后”,指元好问作《论诗三十首》中评论王羲之的文章,认为王羲之的作品“宁复在书品中”。此处暗指元好问的这一评价是片面的,因为王羲之的作品仍值得珍重和研究。最后两句说“元修宋史”,实际上是指自己虽然身遭不幸,但仍关注着国家的兴亡和历史的进程。
这首词融咏怀古迹与抒情于一体,既赞美了王羲之的高风亮节,也表达了自己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不思恢复中原的不满,以及关心国家兴亡的思想感情。全词语言质朴而含蓄蕴藉,意境深远而苍凉沉郁,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