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头陀、一身无着,水田衣在何处。八方都坐惊烽里,那有禅龛容住。君听否。已涧底浮尸,尚自刊章捕。穷檐恁苦。又满市夷歌,酒边罢簺,城上奏笳鼓。
幡然笑,是事从头先误。此官今为谁做。心如蕉叶风撕尽,破得千头万绪。勤自补。仿石恪维摩,风雪黄岩路。谁宾谁主。请折脚铛边,袈裟伴我,枯坐万松处。
诗句:
- 问头陀、一身无着,水田衣在何处。
译文:我询问僧人头陀(即禅宗修行者),你全身没有牵挂,你的衣物在哪里?
注释:头陀,禅宗僧人的称号,意为“无所挂念”。
- 八方都坐惊烽里,那有禅龛容住。
译文:四面八方都在烽火中,哪里还有禅房容人居住?
注释:“八方都坐”指的是各地战事频繁,战火纷飞;“惊烽里”形容战争的紧张和危险;“那有禅龛容住”意思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下,哪有地方可以安静地修行禅学呢?
- 君听否。已涧底浮尸,尚自刊章捕。
译文:您是否听说?那些死在山涧里的和尚的尸体,他们仍然被官府抓捕?
注释:这里用“君听否”表达诗人对佛教僧侣生死观念的怀疑或不解;“涧底浮尸”,比喻那些因为信仰而死于非命的僧侣,他们的遗体被发现后仍被官府追捕;“刊章捕”是指官府公开发布通缉令来抓捕这些僧侣。
- 穷檐恁苦。又满市夷歌,酒边罢簺。
译文:你身处如此困苦的环境,又听到市场上到处都是夷族的歌谣,酒桌上也结束了演奏。
注释:“穷檐恁苦”指的是寺庙处于偏僻、贫穷的地方,环境艰苦;“夷歌”指夷族的歌曲,这里用来象征社会的不安定和动荡;“酒边罢簺”是指在饮酒时结束乐器的演奏,意味着社会氛围的压抑和不自由。
- 幡然笑,是事从头先误。
译文:我突然笑了,原来是从一开始就错了。
注释:“幡然笑”表示诗人对于之前所做之事的反思和领悟,可能是对某种做法的否定或重新评价;“是事从头先误”意味着诗人认为之前的决策或行为是错误的,应该重新思考和调整。
- 此官今为谁做。
译文:这个官职现在是谁在做?
注释:这里的“官”可能指的是寺院中的管理者或者某个职务,“为谁做”表示对这个职位的归属或责任的质疑。
- 心如蕉叶风撕尽,破得千头万绪。
译文:心就像蕉叶一样被风吹裂,思绪万千,无法梳理清楚。
注释:“蕉叶”是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心情或思绪的复杂多变;“风撕尽”暗示了内心的纠结和痛苦;“破得千头万绪”表示思绪混乱,难以理清。
- 勤自补。仿石恪维摩,风雪黄岩路。
译文:我努力自我修补。效仿石恪维摩的故事,经历风雪黄岩路。
注释:“勤自补”表示诗人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不断自我提升;“仿石恪维摩”可能指的是模仿历史上的石恪维摩禅师的形象,以期达到更高的境界;“风雪黄岩路”描述的是艰难的道路和环境,暗示诗人在修行道路上的艰辛与坚持。
- 谁宾谁主。请折脚铛边,袈裟伴我,枯坐万松处。
译文:谁是宾客谁是主人,请把折脚铛放在身边,让袈裟陪伴我,枯坐于万松之间。
注释:“折脚铛”是一种古代煮食的铁锅,通常用于烹煮食物;“袈裟”是佛教徒穿着的一种衣物,常用于修行;“万松处”形容周围环境幽静,适合修行的地方。整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