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衡门草《太玄》,相知博得一桓谭。只缘老去还投阁,翻羡伊人名不传。

诗句原文:

寂寂衡门草《太玄》,相知博得一桓谭。

译文:

在寂静的衡门下,生长着茂盛的草。《太玄》是古人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研究,而“相知”则表示彼此之间有深厚的感情或理解。蒋中和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朋友深厚情谊的珍惜。他的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如与桓谭的交往一样。

关键词解释:

  1. 焚余:一种古代诗歌形式,以焚烧剩余的诗稿作为创作灵感,通常表达诗人对于过去作品的怀念和对未来创作的期待。
  2. 寂寂:形容环境寂静、无人打扰的样子,也用于形容内心的寂静与空虚。
  3. 衡门:古代的一种建筑结构,两扇门相对而立,门框横木为梁,形似衡木而得名。在这里,“衡门”象征着简朴的生活环境和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
  4. 《太玄》:《太玄》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由西汉时期的扬雄所撰,主要探讨了宇宙和人生的奥秘。在这里,“《太玄》”代表了作者深厚的学问和独到的见解。
  5. 相知:指彼此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是一种深厚的人际关系。在这里,“相知”代表了作者对于友情的重视和珍视。
  6. 桓谭: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思想家,以其博学多才和正直著称。在这里,“桓谭”代表了作者对于学者和智者的尊敬和仰慕。
  7. 投阁:原意是指将东西投入阁中,这里比喻作者因年老体衰而被迫隐居或放弃高位。
  8. 翻羡:表示羡慕或向往的情感。在这里,“翻羡伊人名不传”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位没有留下名字的人的深深遗憾和向往之情。
  9. 伊人:指的是那位没有留下名字的人,是对某人的尊称。在这个语境中,它代表了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物或理想状态。

赏析:

蒋中和的这首《焚余》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整首诗通过对《太玄》和桓谭的描述,表达了对于知识和友谊的尊重与珍视。同时,通过对“焚余”这一主题的运用,暗示了作者对自己过去作品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此外,诗中的“只缘老去还投阁,翻羡伊人名不传”更是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和理想追求的感慨。总的来说,蒋中和的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赞美,更是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洞察,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