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飙击疏牖,冻雨落空阶。
悲秋秋已尽,所感在冬怀。
人生无建立,草木同尘埋。
进几无所成,曷若勇退佳。
临期重踌躇,未能便乞骸。
保身就散秩,亦可免挤排。
抚景发长喟,本性不欲乖。
点检旧竹杖,整理新芒鞋。
愿言结一庐,白头傍清淮。

感怀

凉飙击疏牖,冻雨落空阶。

悲秋秋已尽,所感在冬怀。

人生无建立,草木同尘埋。

进几无所成,曷若勇退佳。

临期重踌躇,未能便乞骸。

保身就散秩,亦可免挤排。

抚景发长喟,本性不欲乖。

点检旧竹杖,整理新芒鞋。

愿言结一庐,白头傍清淮。

注释:

  1. 凉飙:冷风。
  2. 击:打击。
  3. 疏窗:窗户稀疏的。
  4. 冻雨:冰冷的雨水。
  5. 空阶:空旷的台阶。
  6. 悲秋:悲伤秋天的到来。
  7. 秋已尽:秋天已经结束。
  8. 所感:所思所想。
  9. 在冬怀:寄托在冬天的怀抱中。
  10. 立身无建立:立身没有成就。
  11. 草木同尘埋:草木被埋在尘土中。
  12. 进几:晋升的机会不多。
  13. 怯退:怯懦地退缩。
  14. 重踌躇:再次犹豫不决。
  15. 未便:不宜,不适合。
  16. 保身:保护自己的性命。
  17. 散秩:官员离职退休后领取的俸禄。
  18. 免挤排:避免受到排挤和压迫。
  19. 抚景:面对自然景观。
  20. 长喟:叹息声不断。
  21. 本性:天性、本质。
  22. 旧竹杖:以前用过的竹棍作为拐杖。
  23. 整理:整理新的鞋子。
  24. 结庐:建造小屋,隐居。
  25. 清淮:清澈的淮河。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生命无常、仕途坎坷的感慨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的作品。全诗以“感怀”为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凉飙击疏窗,冻雨落空阶。”描绘了一幅冷风呼啸、冰水滴落寒冷秋夜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次句“悲秋秋已尽,所感在冬怀。”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消逝感到悲痛,而将思绪寄托给了即将到来的冬天。三句“人生无建立,草木同尘埋。”进一步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渺小,以及与万物平等的命运。

接下来的句子“进几无所成,曷若勇退佳。”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认为自己虽有建树,但不如及时退隐来得明智。五至九句“临期重踌躇,未能便乞骸。”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抉择。他在即将离开官场时,仍然犹豫不决,担心自己的离去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然而,他也明白继续留在官场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因此最终决定辞去官职,过上隐逸的生活。

第十句“保身就散秩,亦可免挤排。”则是对前文决定的进一步肯定。他认为保全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即使领取了官俸也足以应对生活所需,无需再承受官场的压力和纷争。十一二句“抚景发长喟,本性不欲乖。”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面对自然景观,他不禁发出了深深的叹息,感叹自己的本心并不希望与世俗发生冲突。

最后两句“点检旧竹杖,整理新芒鞋。”和“愿言结一庐”,则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想要重新拿起自己曾经用来行走的旧竹杖和整理好新的芒鞋,准备过上简朴而宁静的隐居生活。十二十三句“结庐傍清淮,白头相伴行。”则是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具体描绘。他计划在清澈的淮河边建造小屋,与白发相伴,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整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内心情感的抒发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展现了他对生命、官场和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