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士重清流,此风亦久息。
不随薄俗移,通介见所植。
抗言得弃外,天日无惭色。
谁知活人手,未恨江湖窄。
为民奋请命,有此二千石。
世间污吾子,捐去诚上策。
但縻老亲泪,冤苦滞魂魄。
当时殉名人,著望各藉藉。
贪夫溷烈士,事定众乃白。
公等当期颐,王济我恨惜。
【注释】
⑴伤忍盦:诗人自号。伤,悲伤;忍,忍受;盦,指书柜,这里用作诗的代称。②清流:指正直的官宦子弟。③通介:即“通襟”,指衣服。④抗言:直言不讳。⑤天日:犹言天地,比喻朝廷。⑥活人:指解救人民的疾苦,使人民免于灾难。⑦二千石:指地方官。⑧污吾子:玷污我的品德。⑨捐去:放弃。⑩但縻(mi mi )老亲泪:只希望父母不要流泪。縻,系。⑩冤苦滞魂魄:指因政治黑暗而感到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⑩王济:即王衍,西晋大臣。公元307年任尚书令,后为东海王司马越所杀,时年四十岁。12恨惜:遗憾、惋惜。
【译文】
朝中官员崇尚清廉的官宦子弟,这种作风也久已消失。
我不愿随波逐流,坚持正道,以自己的品质和行为来树立典范。
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见解,即使得罪了当权的人,也不会心有愧色。
谁了解我为了拯救百姓,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并不后悔,因为我知道天下还有多少苦难的人民!
我是为民请命的忠臣,拥有这样多的俸禄实在值得庆幸。
世间有污蔑我的人存在,这是他们抛弃道德的上策。
只是牵挂父母的眼泪,他们的冤屈和痛苦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那时殉国的名臣们,都是各有所倚仗的。
贪婪的庸人却蒙蔽了忠烈之士,等到事情有了结局,人们才知道真相。
你们应当颐养天年,我非常遗憾地失去了王济这样的贤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永嘉元年(西阳300年)所作的《伤忍盦》诗中的一首。当时,东晋政权已经灭亡,西晋皇族琅笽王司马睿在江东建立东晋政权,史称“元帝”。作者对司马睿寄予很大希望,希望能像王衍那样辅佐他,使他能够振兴王室,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然而,司马睿并不赏识他的才能,反而处处排斥他。这使作者十分痛心,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司马睿的不满以及对他的希望。
首联点出了作诗的原因:“朝士重清流,此风亦久息。”意思是说,当今朝中官员都崇尚清廉的官宦子弟,这种情况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重清流”是指崇尚清廉的官宦子弟,“久息”则表示这种风气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了。这两句话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不满。
颔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清廉的官宦子弟的赞赏之情:“不随薄俗移,通介见所植。”意思是说,我不随波逐流,坚守自己的原则;我的行为和品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清廉的官宦子弟的赞扬。
颈联则表达了作者敢于直言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抗言得弃外,天日无惭色。”意思是说,我可以直言不讳,无所畏惧;即使得罪了当权的人,也不会心有愧疚。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坚定信念和勇气。
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司马睿的期望:“谁知活人手,未恨江湖窄。”意思是说,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愿意为国家付出生命的;我虽然担心自己的处境会变得越来越艰难,但我并不会因此而感到遗憾或怨恨。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司马睿的期望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接受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