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肯过我,来者非等闲。
取我已逝怀,今夕复见还。
始合若微感,再厉遂无端。
嗟我岂有知,感子难自吞。
长剑四五动,十指千万弹。
持以喻我意,此意殊未殚。
须墨惟沥血,须纸惟刳肝。
执笔为我书,我舌敝犹存。
子心狂而忠,子节纯且坚。
为子所能为,毋为空诟天。

【译文】

寒冷的夜晚肯过我,来访的人非等闲。

取走我已经逝去的怀念,今晚又见到了你。

开始时好像有细微的感应,再进一步就难以说清了。

嗟叹我哪里知道什么,感动你的言辞却难以吞下。

长剑挥动四五下,手指千万弹击。

持此来表达我对您的意思,但意思尚未说完。

墨需要的是沥血才能写出,纸需要的是刳肝才能书写。

执笔写下这些诗句,我口舌已尽而舌头还在。

您的心虽狂放却忠诚,您的节操纯洁且坚定。

为您所做的一切都是您所能接受的,不要空责骂天地。

【赏析】

此诗是沈德潜写给沈子培的一首七律。沈德潜(1673-1769),字子培,号慈慧,江苏吴江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他与沈德潜的儿子沈曾植、孙子沈祖绵都以诗文闻名,并称“一门三沈”。

首联“寒夜肯过我,来者非等闲”:诗人在寒夜中迎接来访的朋友。“肯过我”表明诗人对朋友的尊重和重视;“来者非等闲”则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因为能够见到朋友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经历。这里的“肯”字表现出诗人的热情好客,也显示出他对朋友的重视。

颔联“取我已逝怀,今夕复见还”:诗人回忆起自己过去的一些美好时光,同时也表示出对当前见面机会的珍惜。这里的“逝怀”指的是过去的美好回忆,“复见还”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相见机会的珍惜,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颈联“始合若微感,再厉遂无端”:诗人用“微感”来形容自己与朋友之间的微妙关系,而“无端”则表达了这种关系可能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的不确定性。这里,诗人通过“微感”和“无端”这两个词的搭配,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状态。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变得亲密起来,但也有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变得疏远。

尾联“嗟我岂有知,感子难自吞”:诗人感叹自己对于这种情感变化的感受能力有限,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朋友深厚情感的难以言表。这里的“嗟我”和“感子”都是诗人用来表示自己内心感受的词语,而“难自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情感变化的无奈和困惑。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又表现了他在面对这种情感变化时的无奈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寒夜相遇的场景进行描写,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微妙变化的观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