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丧虽甚威,后死方有事。
门中二十口,舍我谁将寄?
致书使亟来,恶瘴犹为厉。
汉阳趣赁屋,规以安汝辈。
三棺当暂厝,闲岁待我至。
解衣斸苍山,和土将血泪。
筑成名恨冢,偿我无穷意。
炳乎汝勿归,父死叔尚在。
东行吾计定,世乱重抱耒。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历四年(769),当时诗人正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诗人在夔州期间,因受权奸卢杞诬陷,被贬为岳州别驾。他忧心忡忡,日夜思念老母,但又不能相见,只能寄诗以达情意,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无限眷恋和对世事的愤激不平之情。
首句“死丧虽甚威”,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母亲死亡给诗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一个“威”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忧虑和悲痛。第二句“后死方有事”,进一步说明自己死后还要承担赡养母亲的重任,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第三句“门中二十口,舍我谁将寄”,诗人自问自责,觉得自己无依无靠,只能依靠别人来照顾母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流露出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第四句“致书使亟来,恶瘴犹为厉”,诗人向朝廷上书请求赦免自己的罪行,希望能够早日得到皇帝的恩准。然而,由于朝廷中的奸臣陷害,他的上书并没有得到回应。这一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情绪,也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担忧和不安。
第五句“汉阳趣赁屋,规以安汝辈”,诗人计划在汉阳租赁房屋,以便更好地照顾母亲。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关爱之情,也体现了他想要尽孝的决心。
第六句“三棺当暂厝,闲岁待我至”,诗人表示自己死后将埋葬在一个简陋的地方,希望在等待赦免期间能够安心养病,恢复健康。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也透露出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第七句“解衣斸苍山,和土将血泪”,诗人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这个使命,哪怕是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坚持下去。这句诗既表现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也体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和执着。
第八句“筑成名恨冢,偿我无穷意”,诗人发誓要为母亲的遗愿建一座坟墓,以此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和愧疚。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感恩和歉意,也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和追求。
第九句“炳乎汝勿归,父死叔尚在”,诗人希望母亲不要回乡,因为在他离开家乡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去世,而他的叔叔仍然健在。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护,也体现了他对家族的责任和担当。
第十句“东行吾计定,世乱重抱耒”,诗人决定回到家乡去照顾母亲,因为世道混乱,他必须重新拿起锄头来维持生计。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规划和决心,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坚韧。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充满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愧疚。通过对母亲的思念、对自己的担忧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