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岛看朝旭,天鸡未发声。
却将身万里,常起自三更。
宇宙尚曚昧,扶桑已极明。
得为沧海客,先见日华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诗》之一。下面我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和赏析:
一、诗句释义及翻译
- 高岛看朝旭,天鸡未发声:在高耸的岛屿上观看早晨的第一缕阳光,而天鸡尚未鸣叫(天鸡即报晓的公鸡)。
- 却将身万里,常起自三更:虽然身处万里之外,但常常是从深夜开始起床,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 宇宙尚曚昧,扶桑已极明:整个宇宙仍然处于朦胧的状态,而东方的太阳已经非常明亮了。
- 得为沧海客,先见日华生:我有幸成为了一个航海的人,能够先于其他人看到太阳的光辉。
二、译文
在高耸的岛屿上观看朝阳升起,而天还未亮;
尽管身处万里之遥,却常常是从深夜中醒来,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整个宇宙仍处在朦胧之中,但东方的太阳已经非常明亮了。
有幸作为一个航海者,能先看到太阳的光芒。
三、注释
- 高岛:指的是位于台湾岛上的某个高地或岛屿。
- 朝旭:早晨的初阳。
- 天鸡未发声:指古代传说中的天鸡报晓,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 万里:形容距离遥远,此处可能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与高岛之间的距离。
- 三更:古代时间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三更通常是指深夜。
- 宇宙:指整个世界或自然界。
- 曚昧:模糊不清,此处形容黎明前的天色。
- 扶桑:传说中东方的太阳神,也指太阳。
- 沧海客:指航海者,因海洋广阔如“沧海”。
- 日华:太阳的光华,这里特指太阳的光辉。
四、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日出的壮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诗中的“天鸡未发声”和“扶桑已极明”等词句,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日出时分的景色,还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通过对“万里”、“三更”等词的使用,诗人表达了自己身处异地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