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尽博此虚名,经济文章两不成。
天亦曲全宽赋予,免教泯没度升平。
注释:
一生都在追求虚名,学问和经济文章两都未能成功。
老天也故意宽宏大量地赋予他,免得他在太平时期泯灭了才华。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认为,追求虚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就,反而可能会让人迷失自我。而老天的宽容则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在太平时期展示自己的才华,免于被泯灭。这是一种对人生的豁达理解,也是他对名利的一种超脱态度。
一生尽博此虚名,经济文章两不成。
天亦曲全宽赋予,免教泯没度升平。
注释:
一生都在追求虚名,学问和经济文章两都未能成功。
老天也故意宽宏大量地赋予他,免得他在太平时期泯灭了才华。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认为,追求虚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就,反而可能会让人迷失自我。而老天的宽容则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在太平时期展示自己的才华,免于被泯灭。这是一种对人生的豁达理解,也是他对名利的一种超脱态度。
诗句解析及翻译: 1. 一掬苍生泪,捐金欲报将。 - 注释与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百姓的哀怜之情以及想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回馈社会的壮志。"苍生"指的是广大的民众,"泪"代表他们的悲伤和无助。“捐金”指的是捐献金钱,而“报将”则是表达回报的意图。 2. 去思留栗主,赛社奠椒浆。 - 注释与赏析: “去思”指对某人的回忆或思念,而“留栗主”则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人而留下的祭品
【注释】 乙卯:即元和八年(813),白居易时年五十六岁。 栗主:祭祀用的一种祭品,这里指用栗木做的主牌。 郑明经:郑处晦,字明经,洛阳人,唐德宗时任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因事被贬为端州司马,白居易作《送郑司业赴端州司马》诗赠以勉励。 【赏析】 本篇是作者在任杭州刺史期间所作,是为郑处晦饯行的。 首联写对郑氏的怀念。“我爱两曹公”,言自己喜爱两位先贤(曹操和司马懿)。“千秋血食崇”
译文: 在水田福德祠,我年少时与弟弟藻亭一起读书的地方,现在渐渐荒废。我命令儿辈重新修缮它,因此感慨赋诗。 里巷的华丽已经改变,现在没有人愿意出钱修复了。 借着这灵光的存在,我将永远期待着神迹的到来。 衣冠整齐地尊古貌,用豚和酒祭拜众孩子们。 一瓣心香祝愿,连床记起早年时。 注解: - 水田福德祠:福德祠是供奉福德星君的庙宇,常用于祭祀祈求保佑农业丰收、五谷丰登等。 - 余少时偕弟藻亭
独坐 注释:我整天无事可做,只有在这寂静的屋子里独自坐着。 译文:我整天无事可做,只有在这寂静的屋子里独自坐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悠闲的生活场景,诗人独自坐在书房里,没有任何干扰,这是一种难得的放松和愉悦。通过“无闲事”和“独坐宜”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这样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和惬意。 茶香消世虑,书味话儿时。 注释:茶香可以消除世俗的困扰
总戎曾蓝田姻丈 连日互相酬饮 总戎是官名,蓝田县是地名,这里指总戎的亲戚。总戎是地方长官,而蓝田县是他的家乡,所以称他为"姻丈"。 连日互相酬饮:意思是说两家人连续几天都在相互宴请,进行酒席间的交流。 新缔高门匹,更番各叙亲。 新缔是指新的联姻,高门指的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家,这里的"匹"可能是指婚姻的匹配或者比喻成伙伴等。更番是指轮流的意思。各叙亲则是指双方家庭轮流邀请对方来家里吃饭
女孙归宁 已毕造舟礼,言旋正秣驹。 诗书吾望婿,棨戟将能儒。 惜别庭闱恋,归宁道路纡。 渭阳偏爱尔,相近好常趋。 注释: 1. 女孙归宁:意思是女儿的孙子要回家了。 2. 已毕造舟礼:已经结束了造船的礼仪。 3. 言旋正秣驹:意思是说回去的时候要好好喂马。 4. 诗书吾望婿: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诗书知识的丈夫。 5. 棨戟将能儒:意思是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6.
注释: 水田福德祠,是我年少时与弟弟藻亭一起去读书的地方,最近逐渐荒废了,命孩子们重新修建,因此写下这首诗。 忆昔读书处,经今五十春。 回忆过去读书的地方,现在已经有五十年的春秋了。 斋庐曾借我,祠宇久依神。 我曾经住过的书房(斋庐)曾经让我借用过,祠堂(祠宇)很久以来就依靠神明。 祀社枌榆在,比邻主伯亲。 祭祀的土地庙(社)和榆树还在,邻居的主管(伯)非常亲近。 何堪风雨蚀,几欲废明禋!
【译文】 砚台上的墨汁,不是借端溪石研磨出来的;它像壶中的墨水一样凝聚。 铸造铜制的圆筒,形状像月亮一样圆润;书写时沾上薄薄的一层如雪一样的白屑。 从长江三峡流出的水,浸泡着这墨汁,使它香气四溢;一升墨汁就足够使用。 笑那些用磨盾来磨墨的人,他们磨墨时总是手忙脚乱,反复折腾。 【注释】 案头杂咏四首:指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所作的四首诗。 不藉端溪石:没有借助于端溪石的研磨作用。 壶中墨沈凝
【注释】 1、斯文:这里指儒家的学说和文化。 2、谁云缝掖尊:谁说是尊贵的呢?缝掖,衣领下缝制的褶子。 3、投餐期适馆:寄食的时候希望能有个合适的馆舍。 4、负笈:背着书箱。古代读书人用书箱装书,故称。 5、空著予冠岌(ji ):帽子上没有装饰。 6、万间开广厦:形容屋宇很多。 7、堪论:值得议论。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叹怀才不遇,有志难伸之作。 开头“世道斯文替”,直承首句
诗句解析: 1. 群盗如毛起 - 这句描述了盗贼数量众多,如同被轻拂的毛发一样迅速聚集起来。这里的“毛”字用来形容盗贼的数量多得几乎无法计数。 2. 山林聚啸多 - 描述盗贼在山林中频繁活动,发出呼啸声的场景。“啸”在这里表示声音的回响或喧哗。 3. 昼行频带剑 - 表明盗贼白天也经常携带武器行动。这显示了盗贼活动的隐蔽性和频繁性。 4. 宵寝亦横戈 - 即使在夜晚休息时,他们也携带武器
【注释】 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个皇族墓地,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这里泛指权贵豪门。裘马:代指富贵显达的人。同学辈:同在朝中任职的官员。云龙:比喻朝廷中高官显贵。下上:地位的高低。日相亲:形容与权臣交往密切。那知:哪里知道?到老:到了晚年。交游:旧时朋友。落落:失意的样子。孤踪剩此身:只有自己形单影只地生活着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感慨之作。诗中的“叹老”二字
注释:我现在的视力已经大不如前,再看花时,就像隔着一层薄雾一样。笑那些眼睛像秋水一样清澈的人,我已经七十多岁。 赏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衰老和视力衰退的感慨。首句“目力无多不似前”直接点出自己的视力不佳;第二句以花喻眼,形容看花如同隔雾,形象生动,既表达了诗人的感叹,也透露出他的孤寂之感。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年事已高、视力不佳的无奈和自嘲。全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真挚
新拟北郭园八景·其一·小楼听雨 南楼凭几坐,过雨又潇潇。 青灯夜有味,为予破寂寥。 1.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南楼:指位于北方的楼阁,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园林中的亭台楼阁。 2. 凭几坐:坐在栏杆边的桌子旁,形容静坐欣赏风景或思考问题。 3. 过雨又潇潇:经过雨水洗礼后,景色更加清新秀丽。 4. 青灯夜:指夜晚点着的灯光,常常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出现,象征着孤独和清高。 5. 为予破寂寥
注释: 1. 普:普遍,广泛。 2. 魂尺魄:指人的灵魂或精神。 3. 竟丛丛:形容数量众多、密集。 4. 彭殇: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神;殇,短命之人。这里泛指所有人的生死。 5. 知:是否明白? 6. 草元亭:地名,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地点或场所。 7. 童乌:指儿童和乌鸦。 8. 今日哭秋风:今天在秋风中哭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死观念的一种看法
以下是对郑用锡《盂兰会三首·其一》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及赏析: 诗句原文与翻译 1. “中元肆赦事荒唐” - 词语解释: 中元是道教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赦事是指皇帝颁布的赦免令,意味着减轻罪犯的刑罚。 - 翻译: (中元节)颁布了赦免的命令,但事情却显得荒诞不经。 2. “点鬼如何岁岁忙” - 词语解释: 点鬼指的是祭祀鬼神的行为,这里可能暗示了祭祀活动每年都在进行。
盂兰会三首 焰口家家说账孤,盘堆珍果酒盈壶。 若敖有鬼如真馁,博得酆都一饭无? 诗句释义 1. 焰口家家说账孤:描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在盂兰会上,每个家庭都在谈论和祭祀。这种活动通常是为了表达对亡者的纪念和尊重。 2. 盘堆珍果酒盈壶:形容了宴会中食物的丰富,可能包括各种水果和美酒,这是为了供品祭时享用。 3. 若敖有鬼如真馁:这里的“若敖”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