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新开欲仿陶,愧无素艳负清高。
借人颜色秋花好,伴我来题九日糕。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先回答出该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内容,最后指出其作用。

“三径新开欲仿陶”意思是:我刚刚种下菊花,开辟了小园。“三径”,指小径;“新开”指新种,即刚种下。“拟陶”即效仿陶渊明的风格。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的诗人。他辞官归隐田园以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此处作者用陶渊明的典故来表明自己要效法陶潜的志趣。

“愧无素艳负清高”意思是:我惭愧地觉得自己没有艳丽的色彩,辜负了这菊花的高洁。“愧无”,惭愧。“有”,拥有。“素艳”,素净而艳丽的颜色。“清高”,高雅纯洁。这句是说自己虽然羡慕菊花的素色艳丽,但自己不能拥有。

“借人颜色秋花好”意思是:我只好借用别人的颜色来装饰秋天的花朵,使菊花更好看。这句是说,因为自己不能拥有美丽的菊花,所以只好借别人的菊花来装点。

“伴我来题九日糕”意思是:我陪着你一起在秋天的节日里吃着美味的糕饼。“九日糕”,这里指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时吃的糕饼。这句是说,我陪着你一起庆祝重阳节,并题写糕饼上的词句。

【答案】

(一)

《借菊》

三径新开欲仿陶,愧无素艳负清高。

借人颜色秋花好,伴我来题九日糕。

译文:

我刚刚种下了菊花,想效仿陶渊明隐居田园。我惭愧自己没有艳丽的色彩,辜负了这菊花的高洁。我只能借用别人的颜色来装饰秋天的花朵,使菊花更好看。我陪着你一起在秋天的节日里享受美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964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与友人同游九日登高的名作。诗人借菊抒怀,以菊自况,表达了对菊花高洁品质的赞赏。

首句“三径新开欲仿陶”,诗人描绘了一幅幽深雅静的庭院图画:新近栽种了菊花,开辟了小径。“三径”是指通向庭中小路,“新开”是刚刚种下。“拟陶”即效仿陶渊明的风格。陶渊明是东晋末年著名的诗人。他辞官归隐田园以后,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此处作者用陶渊明的典故来表明自己要效法陶潜的志趣。

次句“愧无素艳负清高”,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我惭愧地觉得自己没有艳丽的色彩,负负这菊花的高洁”。 “愧无”“有”都是“拥有”的意思。“素艳”就是素净而艳丽的颜色。“清高”就是高雅纯洁。这句是说自己虽然羡慕菊花的素色艳丽,但自己不能拥有。

第三句“借人颜色秋花好”,诗人由己及人,进一步抒发感慨:“我只好借用别人的颜色来装饰秋天的花朵,使菊花更好看。”这是对第二句的进一步说明。诗人因不能拥有素艳的菊花,只好借人之花以饰秋菊,使其色彩更胜一筹,从而也表现出了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尾联“伴我来题九日糕”,“来题九日糕”,即来到重阳佳节,一同品尝美味的糕饼,共同吟咏菊花。“来”字将诗人与朋友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九日糕”,这里指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时吃的糕饼。这句是说,我陪同你来共度重阳佳节,并题写糕饼上的词句。

全诗通过诗人与友人同赏菊花、共品糕饼的场景,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