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缀原关中阃事,莫邪不用太无聊。
牵衣我欲持三尺,斩此安昌答圣朝。
原注:补缀关中阃(kun门)事,不须太用太阿剑也。
莫邪剑,名剑也。我欲以三尺斩此安昌,答圣朝也。
注释:旧剑(代指太阿剑),补缀关中边境的事,用不着这把好剑吧?(我)想要用三尺长的剑斩掉安昌,来报答圣上的恩德。
赏析:诗人通过写“补缀关中边”的“旧剑”,抒发出对国家和君王的热爱、忠诚之情。
补缀原关中阃事,莫邪不用太无聊。
牵衣我欲持三尺,斩此安昌答圣朝。
原注:补缀关中阃(kun门)事,不须太用太阿剑也。
莫邪剑,名剑也。我欲以三尺斩此安昌,答圣朝也。
注释:旧剑(代指太阿剑),补缀关中边境的事,用不着这把好剑吧?(我)想要用三尺长的剑斩掉安昌,来报答圣上的恩德。
赏析:诗人通过写“补缀关中边”的“旧剑”,抒发出对国家和君王的热爱、忠诚之情。
诗句解析及翻译: 1. 一掬苍生泪,捐金欲报将。 - 注释与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普通百姓的哀怜之情以及想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回馈社会的壮志。"苍生"指的是广大的民众,"泪"代表他们的悲伤和无助。“捐金”指的是捐献金钱,而“报将”则是表达回报的意图。 2. 去思留栗主,赛社奠椒浆。 - 注释与赏析: “去思”指对某人的回忆或思念,而“留栗主”则可能是为了纪念某人而留下的祭品
【注释】 乙卯:即元和八年(813),白居易时年五十六岁。 栗主:祭祀用的一种祭品,这里指用栗木做的主牌。 郑明经:郑处晦,字明经,洛阳人,唐德宗时任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因事被贬为端州司马,白居易作《送郑司业赴端州司马》诗赠以勉励。 【赏析】 本篇是作者在任杭州刺史期间所作,是为郑处晦饯行的。 首联写对郑氏的怀念。“我爱两曹公”,言自己喜爱两位先贤(曹操和司马懿)。“千秋血食崇”
译文: 在水田福德祠,我年少时与弟弟藻亭一起读书的地方,现在渐渐荒废。我命令儿辈重新修缮它,因此感慨赋诗。 里巷的华丽已经改变,现在没有人愿意出钱修复了。 借着这灵光的存在,我将永远期待着神迹的到来。 衣冠整齐地尊古貌,用豚和酒祭拜众孩子们。 一瓣心香祝愿,连床记起早年时。 注解: - 水田福德祠:福德祠是供奉福德星君的庙宇,常用于祭祀祈求保佑农业丰收、五谷丰登等。 - 余少时偕弟藻亭
独坐 注释:我整天无事可做,只有在这寂静的屋子里独自坐着。 译文:我整天无事可做,只有在这寂静的屋子里独自坐着。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悠闲的生活场景,诗人独自坐在书房里,没有任何干扰,这是一种难得的放松和愉悦。通过“无闲事”和“独坐宜”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这样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和惬意。 茶香消世虑,书味话儿时。 注释:茶香可以消除世俗的困扰
总戎曾蓝田姻丈 连日互相酬饮 总戎是官名,蓝田县是地名,这里指总戎的亲戚。总戎是地方长官,而蓝田县是他的家乡,所以称他为"姻丈"。 连日互相酬饮:意思是说两家人连续几天都在相互宴请,进行酒席间的交流。 新缔高门匹,更番各叙亲。 新缔是指新的联姻,高门指的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家,这里的"匹"可能是指婚姻的匹配或者比喻成伙伴等。更番是指轮流的意思。各叙亲则是指双方家庭轮流邀请对方来家里吃饭
女孙归宁 已毕造舟礼,言旋正秣驹。 诗书吾望婿,棨戟将能儒。 惜别庭闱恋,归宁道路纡。 渭阳偏爱尔,相近好常趋。 注释: 1. 女孙归宁:意思是女儿的孙子要回家了。 2. 已毕造舟礼:已经结束了造船的礼仪。 3. 言旋正秣驹:意思是说回去的时候要好好喂马。 4. 诗书吾望婿: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诗书知识的丈夫。 5. 棨戟将能儒:意思是希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6.
注释: 水田福德祠,是我年少时与弟弟藻亭一起去读书的地方,最近逐渐荒废了,命孩子们重新修建,因此写下这首诗。 忆昔读书处,经今五十春。 回忆过去读书的地方,现在已经有五十年的春秋了。 斋庐曾借我,祠宇久依神。 我曾经住过的书房(斋庐)曾经让我借用过,祠堂(祠宇)很久以来就依靠神明。 祀社枌榆在,比邻主伯亲。 祭祀的土地庙(社)和榆树还在,邻居的主管(伯)非常亲近。 何堪风雨蚀,几欲废明禋!
【译文】 砚台上的墨汁,不是借端溪石研磨出来的;它像壶中的墨水一样凝聚。 铸造铜制的圆筒,形状像月亮一样圆润;书写时沾上薄薄的一层如雪一样的白屑。 从长江三峡流出的水,浸泡着这墨汁,使它香气四溢;一升墨汁就足够使用。 笑那些用磨盾来磨墨的人,他们磨墨时总是手忙脚乱,反复折腾。 【注释】 案头杂咏四首:指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所作的四首诗。 不藉端溪石:没有借助于端溪石的研磨作用。 壶中墨沈凝
【注释】 1、斯文:这里指儒家的学说和文化。 2、谁云缝掖尊:谁说是尊贵的呢?缝掖,衣领下缝制的褶子。 3、投餐期适馆:寄食的时候希望能有个合适的馆舍。 4、负笈:背着书箱。古代读书人用书箱装书,故称。 5、空著予冠岌(ji ):帽子上没有装饰。 6、万间开广厦:形容屋宇很多。 7、堪论:值得议论。 【赏析】 此诗为作者自叹怀才不遇,有志难伸之作。 开头“世道斯文替”,直承首句
诗句解析: 1. 群盗如毛起 - 这句描述了盗贼数量众多,如同被轻拂的毛发一样迅速聚集起来。这里的“毛”字用来形容盗贼的数量多得几乎无法计数。 2. 山林聚啸多 - 描述盗贼在山林中频繁活动,发出呼啸声的场景。“啸”在这里表示声音的回响或喧哗。 3. 昼行频带剑 - 表明盗贼白天也经常携带武器行动。这显示了盗贼活动的隐蔽性和频繁性。 4. 宵寝亦横戈 - 即使在夜晚休息时,他们也携带武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如下: 元旦新门神到任 头衔初换喜新迁,印绶长披玉阙前。 从此门前无狗盗,劳他锁钥管年年。 注释解释: 1. 标题:“元旦新门神到任”指的是新年伊始,新的门神被派往任职。 2. 第一句:“头衔初换喜新迁”,指的是新任的门神更换了职位,并且对新岗位感到高兴。 3. 第二句:“印绶长披玉阙前”指的是新任的门神在玉皇大帝的宫殿(即“玉阙”)前开始了他的职责。
在解析这首诗的意境、主题以及诗人情感之前,先让我们仔细审视诗句内容。 - 诗句释义: 典尽金貂怯影单 - 典尽:用尽所有;金貂:古代官员所佩戴的贵重头饰;怯影单:形容身影孤单,感到害怕。 垆头一醉不知寒 - 垆头:酒店柜台;一醉:指畅饮一场;不知寒:形容饮酒后感觉不到冷意。 菟裘营向糟印老 - 菟裘:一种用草编成的帽子;营向:经营,这里表示致力于;糟印老:比喻年岁已高。 衣被春风两袖宽 -
诗句释义: 衾天席地醉江干,别有乾坤酒国宽。千载知心剩红友,绨袍合赠故人寒。 译文注释: 衾(qīn)天席(xí)地醉江干,别有乾坤酒国宽。千载知心剩红友,绨袍合赠故人寒。 赏析: 此诗是郑用锡的一首五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在春日醉酒赏花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诗中的“衾天席地醉江干”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江边饮酒的场景,而“别有乾坤酒国宽”则表明了诗人眼中的世界比常人所见更加宽广。
万里胡沙月暗天,琵琶声断玉关前。 解环羞寄征边将,为结君王再世缘。 明妃初嫁胡儿时,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赏析: 这首诗是《明妃曲二首》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王昭君出塞前后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美丽女子深深的同情和惋惜。首句“万里胡沙月暗天”,描绘了王昭君远嫁他乡的背景,展现了她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与无助。紧接着,“琵琶声断玉关前”一句
明妃(王昭君)出塞二首 其一: 一曲声寒马上弦,酸风苦雨泣胡天。 译文:一声凄厉的笛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酸风苦雨中泪水模糊了胡天。 关键词:声寒、马上弦、酸风苦雨、胡天 注释:这首诗通过描绘王昭君出塞时的音乐和环境,表现了她内心的酸楚和痛苦。诗中的“声寒”和“马上弦”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音乐的冷清和凄凉,而“酸风苦雨”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
诗句解释: 1. 征边将:指的是出征守卫边疆的将领。 2. 万里风寒:形容天气极为寒冷,远至万里,形容边塞环境的严酷。 3. 夜枕戈:夜里也抱着兵器睡觉,形容战事紧张。 4. 为君收拾旧山河:为国家(君主)恢复并保护了失去的领土和家园。 5. 封侯岂是儒去福:儒家追求的封侯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6. 愧向胡沙奏凯歌:惭愧地向敌人表示胜利和投降。 译文: 在万里之遥的寒风中度过一个漫长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