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阅朝暮,易死复易生。
蠢彼幺麽辈,扬尘薄太清。
雄兵四十万,不战功何成?
悠悠我心忧,白日欲西暝。
阴风振林木,感叹几时平!
感遇
蜉蝣阅朝暮,易死复易生。
蠢彼幺麽辈,扬尘薄太清。
雄兵四十万,不战功何成?
悠悠我心忧,白日欲西暝。
阴风振林木,感叹几时平!
赏析:
张九龄的《感遇》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交织的作品,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忧虑。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从而表达出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分析:
- 蜉蝣阅朝暮,易死复易生:
- 解释:蜉蝣这种昆虫每天早晨从水面飞起,晚上又落在水边休息,它的生命短暂且重复,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脆弱。蜉蝣在朝霞和夕阳下出现,反映了自然界中万物生死循环的自然规律。
- 分析:这里诗人以蜉蝣为喻,强调了生命短暂的事实。他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认知,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命轮回的深刻理解。
- 蠢彼幺麽辈,扬尘薄太清:
- 解释:这里的“幺麽”是对微小事物的轻蔑称呼,而“扬尘薄太清”则形容这些微小之物在强大势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 分析: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他认为那些看似强大的个体或势力,实际上却容易被忽视或轻视,这与诗人自身的志节形成了鲜明对比。
- 雄兵四十万,不战功何成?:
- 解释:这里的“雄兵”指的是强大的军队,而“四十万”则具体说明了军队的规模。诗人在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战争的残酷性和不可避免性。
- 分析:通过这一疑问句,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担忧和忧虑。他认为战争不仅给国家带来灾难,也会给人民带来痛苦和牺牲。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 悠悠我心忧,白日欲西暝:
- 解释:这里的“悠悠”意味着长久而深沉,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和不安。而“白日欲西暝”则形象地描绘了太阳即将落下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有限。
- 分析:这句诗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他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现象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终结的深刻认识和对时间无情的悲叹。
- 阴风振林木,感叹几时平:
- 解释:这里的“阴风”指的是寒冷或阴沉的风,而“振林木”则描述了风吹过树林时树木摇摆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传达了对环境变化的担忧。
- 分析: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引发了对未来社会状况的担忧。他认为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环境的恶化将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这种担忧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关注和思考。
张九龄的《感遇》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富含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诗人传达了对生命、时间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才华和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们的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