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众说郛,惟易汇众理;
道通月窟中,义蕴天根里。
嗟彼读易者,不过混沌耳。
不知先后天,图自羲文始;
爻词彖象系,周公及孔子。
彖以括其全,爻各随所视。
三百八四爻,取象皆虚拟。
其间德位时,当须判臧否。
承乘兼比应,毫发难差徙。
吉凶同悔吝,占词辨由起。
二五位居中,论正或未是;
惟中能兼正,馀虽正莫比。
互卦与错卦,旁通悟其旨。
一阴复一阳,变化无涯涘。
何人执此编,一一穷原委;
由浅而及深,幸勿逾前轨。
【注释】
读易示诸儿:给儿子讲《周易》。
五经众说郛:指《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等五部经典。
惟:只是,只有。
道通月窟中:道,指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月窟,即月球。
义蕴天根里:意义内涵蕴藏在天根之中。
嗟彼读易者,不过混沌耳:叹息那些只知道读《周易》的人。
不知先后天:不懂得先天和后天的道理。
图自羲文始:图谋从伏羲氏开始。
爻词彖象系,周公及孔子:卦辞、爻辞、卦象、爻象、《周易》的解释、传(今文《周易传》)等,都是周公旦和孔子所传授的。
彖以括其全:彖辞是总括全书的。
爻各随所视:爻辞则根据具体事物而写。
三百八四爻:八卦共有六十四个爻。其中“乾”三阳爻为九六爻,余皆为六二爻。
取象皆虚拟:取卦象都是象征性的。
其间德位时:其中包含道德、地位、时间等。
当须判臧否:必须加以辨别好坏。
承乘兼比应:承接、乘承、比应,指《易经》中的六爻相互关系。
毫发难差徙:微小的差别也不能忽视。
吉凶同悔吝:吉与凶一样,有欢乐也有忧愁,有吉祥也有灾祸。
占词辨由起:占卜时用词必须辨别吉凶的原因。
二五位居中:下离上坎,中间是中位。
论正或未是:讨论是否正当,没有定准。
惟中能兼正:只有中间能兼有正和不正两个方面。
馀虽正莫比:其余虽然正直也不能与之相比。
互卦与错卦:交错的卦。
旁通悟其旨:旁通就是旁通理解它的意旨。
一阴复一阳:一阴爻与一阳爻。
变化无涯涘:变化无穷无尽。
何人执此编:谁掌握了这本典籍。
一一穷原委:一一详细地推究它的本源和含义。
由浅而及深:由浅到深入地学习。
幸勿逾前轨:希望不要超过前人的规范。
【赏析】
本诗是《周易》开宗明义之作,也是《周易》的序言。它概括了《周易》的主要内容,说明《周易》是一部阐述宇宙万物变化规律及其哲学思想的巨著,并指出了《周易》的学习原则和方法。
首句点明了《周易》的内容:“五经众说郛,惟易汇众理。”这里所说的五经,指的是《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这五部著作,它们共同构成了儒家的经典体系。而《周易》则是其中的精华,汇集了众多的道理。
作者进一步指出:“道通月窟中,义蕴天根里。”这里的“道”,既指自然界万物变化的规律,又指社会现象的内在本质。通过“月窟”、“天根”等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周易》中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感叹那些只知道读《周易》的人,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知识,却无法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因此,他提醒人们要超越这些肤浅的理解,深入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在第二段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周易》的体例和特点。他指出,《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包含了卦象、卦辞、爻辞等多种内容,而且每一部分都富有哲理和智慧。同时,他还强调了学习《周易》的重要性:“不知先后天,图自羲文始;爻词彖象系,周公及孔子。”这里所说的“先天气”,指的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后天气”则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通过这两部分内容的对比,作者揭示了《周易》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第三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彖以括其全,爻各随所视。”意思是说,《周易》的彖辞是对全书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而爻辞则是对具体事物的描述和反映。这种将整体和局部结合起来的方法,使得《周易》成为了一部具有高度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哲学著作。
接下来的第四段,作者对《周易》中的“德位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在这些内容中包含了道德、地位、时间等多个方面,需要读者仔细分辨和理解。同时,他也提醒读者要注意观察事物的细微变化,以便更好地把握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在第五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承乘兼比应,毫发难差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学习《周易》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各个部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其中的规律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
最后一段,作者总结了全文的主旨:“吉凶同悔吝,占词辨由起。”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生的态度和态度,即无论吉凶还是悔吝,都要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同时,也要善于从各种信息中提取有用的知识,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
本诗通过对《周易》的简要介绍和分析,向读者传达了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重要性,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学习《周易》的方法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