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未入燕,能诗乃名诗。偶写友朋作,命意殊冲夷。
中州旧相识,寄远界乌丝。一卷《后和陶》,书以徇心知。
繇靖不再睹,自洗软媚姿。足知才力强,所施无弗宜。
和尚故不错,责之何苛为。吁嗟太孙帝,柔弱祚渐衰。
文皇一振厉,遂廓二百基。此见和尚功,长育亦不赀。
世俗恢奇策,传闻多可嗤。要之游佛门,固是英雄师。
往昔见摹本,手迹今兹披。他年请刊石,用补集所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作用、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观姚少师录童中州后和陶诗书后”句,译文为:观看姚少师抄写的《童中州》诗,并写诗附后。道衍未入燕,能诗乃名诗。偶写友朋作,命意殊冲夷。
“中州旧相识,寄远界乌丝。一卷《后和陶》,书以徇心知。” 注释:道衍没有进入燕地,能够写诗歌就是名诗人了。只是偶尔写了朋友的诗,但意境很平易,不冲淡。
“繇靖不再睹,自洗软媚姿。足知才力强,所施无弗宜。” 译文为:从靖不再看到你的作品,你自然洗刷掉那种妩媚的姿态,这足以表明你的才学很强,所以用它来表达心意没有什么不合适。
“和尚故不错,责之何苛为。吁嗟太孙帝,柔弱祚渐衰。文皇一振厉,遂廓二百基。此见和尚功,长育亦不赀。” 注释:和尚过去就没错,为什么现在要责备呢?叹息啊太孙帝,他的统治越来越薄弱。文宗皇帝一振作,就开创了两个朝代三百年的基业。这是可见和尚的功劳,长育也不可估量。
“世俗恢奇策,传闻多可嗤。要之游佛门,固是英雄师。” 译文为:世俗的人想出奇妙的策略,流传在社会上的很多都被讥笑。总之,那些到佛门里去的人,本来就是英雄人物。
“往昔见摹本,手迹今兹披。他年请刊石,用补集所遗。” 译文为:以前看过他的摹本,现在又见到了真迹。以后请把这幅拓片刻成石碑,用来补充文集中所遗漏的部分。
- “观姚少师录童中州后和陶诗书后”句,翻译为:观看姚少师抄写的《童中州》诗,并写诗附后。
- “道衍未入燕,能诗乃名诗”句:道衍没有进入燕地,能够写诗歌就是名诗人了。这里强调的是写诗的能力,而不是写出了什么好诗。
- “偶写友朋作,命意殊冲夷”句:只是偶尔写了朋友的诗,但意境很平易,不冲淡。这里强调的是写诗的意境,而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技巧。
- “中州旧相识,寄远界乌丝”句:中州旧相识,寄远界乌丝。指代自己曾经结识的朋友,寄给远方的亲人们。
- “繇靖不再睹,自洗软媚姿”句:繇靖不再看到你的作品,你自然洗刷掉那种妩媚的姿态。这里强调的是作品的风格,而不是作者本人。
- “和尚故不错,责之何苛为”句:和尚过去就没错,为什么现在要责备呢?叹息啊太孙帝,他的统治越来越薄弱。这里强调的是皇帝的无能和短视,而非和尚本人。
- “文皇一振厉,遂廓二百基”句:文宗皇帝一振作,就开创了两个朝代三百年的基业。这里强调的是皇帝的功绩和影响力,而非和尚本人。
- “世务恢奇策,传闻多可嗤”句:世俗的人想出奇妙的策略,流传在社会上的很多都被讥笑。这里强调的是世俗的眼光和偏见,而非和尚本人。
- “要之游佛门,固是英雄师”句:总之,那些到佛门里去的人,本来就是英雄人物。这里强调的是和尚的行为和精神品质,而非他们的目的或动机。
- “往昔见摹本,手迹今兹披”句:以前看过他的摹本,现在又见到了真迹。这里强调的是作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非作者本人。
- “他年请刊石,用补集所遗”句:以后请把这幅拓片刻成石碑,用来补充文集中所遗漏的部分。这里强调的是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而非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