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辙齐名世早知,百年忠义系人思。
忠传折槛排奸日,义想衔刀伏阙时。
两地青磷埋宿草,一山红树妥新祠。
吴门野老多相识,雪涕争看幼妇碑。
诗句翻译:
苏轼、苏辙兄弟二人齐名,他们早有名声,他们的忠义之心让人深深思念。
译文注释:
- 苏轼和苏辙(苏轼的弟弟)两人在历史上都享有盛誉,他们的忠诚与正直深受人们敬仰。
- “百年忠义”指的是他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这种情感贯穿了他们的一生。
- “人思”表示人们对他们的怀念之情,这种情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忠传”指的是忠诚的故事或传说,它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
- “折槛排奸日”形容了当时政治清明,奸臣被严惩的情景。
- “义想衔刀伏阙时”则描绘了他们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效力的英勇形象。
- “两地青磷”,这里可能是指两个地方(如家乡与任职地),由于历史变迁,它们已长满了青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一山红树妥新祠”,描述了一个新建的祠堂,周围是鲜艳的红色树木,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吴门野老多相识”,这里的“吴门”可能指的是苏州一带,而“野老”则指当地百姓,他们中许多人都与苏轼、苏辙有交情或熟悉。
- “雪涕争看幼妇碑”,可能是因为这个碑文记录了他们的历史事迹,让当地百姓感动落泪,争相观看。
- “《幼妇碑》”,这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碑文作品,上面记录了与苏轼、苏辙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们的忠义品质和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诗中的意象和用词都充满了诗意,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这两位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寥寥数语就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动荡的时代,让人们深刻体会到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