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伏余光未肯颓,黄初雄视紫髯雌。
一龙中道还寥廓,三马平原脱絷羁。
陈迹总随流水逝,空祠独与大名垂。
悠悠已是嬴刘后,一羽云霄渺可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武侯祠》。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赤伏余光未肯颓,黄初雄视紫髯雌。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认为他的才华和成就超越了时代的限制。”赤伏余光”指的是诸葛亮生前的影响力和威望,”黄初雄视”则形容他在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中具有雄才大略。”紫髯雌”可能是指刘备(字玄德),暗指刘备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作用。一龙中道还寥廓,三马平原脱絷羁。
注释:”一龙中道还寥廓”比喻诸葛亮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由翱翔,不受拘束。”三马平原脱絷羁”则形容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能够独立领导蜀汉,摆脱了束缚。陈迹总随流水逝,空祠独与大名垂。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诸葛亮名声的怀念。”陈迹”指历史上的事迹和遗迹,”流水逝”意味着这些事迹和遗迹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空祠”则是指对诸葛亮祠堂的怀念之情。悠悠已是嬴刘后,一羽云霄渺可思。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历史影响力如同天空中的一只飞翔的大雁,虽然遥远但依然让人难以忘怀。”嬴刘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暗示诸葛亮的成就超越了那个时代的许多英雄豪杰。”一羽云霄渺可思”则形容诸葛亮的名字和功绩高高地飘荡在云端,让人仰望而不可及。这首诗通过对武侯祠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同时,诗中的比喻和意象丰富,如”一龙中道还寥廓”、”三马平原脱絷羁”等,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庄重而深沉,充满了对历史英雄的敬意和对文化遗产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