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望浮云蔽远山,一身惆怅荻芦间。
洪流尚未安徐甸,宛马何由入汉关。
万里风烟人去远,三秋明月鸟飞还。
思亲况是兼忧国,知道愁多鬓易斑。
诗句释义及赏析:
- 四望浮云蔽远山,一身惆怅荻芦间。
- 译文: 四面望去,浮云遮蔽了远山,我独自一人在芦苇丛中感到惆怅。
- 注释: 浮云、远山、惆怅、荻芦(芦苇)是关键词。
- 赏析: 诗人通过“四望”描绘出一种孤寂的情境,浮云蔽日,远山隐现,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凄凉。接着,“一身惆怅”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最后,将个人的情绪投射到自然环境中,用“荻芦间”暗示自己的心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 洪流尚未安徐甸,宛马何由入汉关。
- 译文: 洪水还没有平息,宛马如何能够进入汉关。
- 注释: 洪流、徐甸、宛马、汉关是关键词。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战事未平的忧虑。使用“洪流”和“宛马”比喻国势和战马,强调形势之严峻。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无力回天的悲哀感,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 万里风烟人去远,三秋明月鸟飞还。
- 译文: 万里长风吹散了风烟,三秋的月光下鸟儿自由飞翔。
- 注释: 风烟、明月、鸟飞是关键词。
-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风烟代表故乡,明月则象征思念之情。鸟飞象征着自由,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向往。
- 思亲况是兼忧国,知道愁多鬓易斑。
- 译文: 思念亲人的同时还要担忧国家,知道忧愁太多头发也会变白。
- 注释: 思亲、忧国、愁多、鬓斑是关键词。
- 赏析: 这两句诗深化了前文的情感,表现了诗人的多重忧虑。不仅思念家乡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种双重的压力使得诗人的身心俱疲。最后一句点明了因长时间忧愁导致的头发变白,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助。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忧愁,以及对国家的忧虑和思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