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室醇醪劝酌便,香垆作盏漫留连。树头摘得槟榔献,土物须知分外鲜。
【注释】
1.客室醇醪(zhōu láo ):在客人的房间里,端上醇厚的美酒供客人享用。
2.香垆(lú):指酒坛。
3.槟榔:一种热带水果,用树头摘下的果实做成的果串可食。
4.分外鲜:格外新鲜。
5.赏析:诗写台湾人对槟榔的喜爱,以客室醇酒劝酌便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热闹、欢快的画面。诗人通过描写“树头摘得槟榔献”,表现了台湾人热情好客,乐于分享的特点。
客室醇醪劝酌便,香垆作盏漫留连。树头摘得槟榔献,土物须知分外鲜。
【注释】
1.客室醇醪(zhōu láo ):在客人的房间里,端上醇厚的美酒供客人享用。
2.香垆(lú):指酒坛。
3.槟榔:一种热带水果,用树头摘下的果实做成的果串可食。
4.分外鲜:格外新鲜。
5.赏析:诗写台湾人对槟榔的喜爱,以客室醇酒劝酌便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热闹、欢快的画面。诗人通过描写“树头摘得槟榔献”,表现了台湾人热情好客,乐于分享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题的把握。解答此题时,一定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要求作答。“鹿耳开洋竞挂篷,”意为:船帆高张,在海上竞相行驶。“长年把舵溯空蒙”,意为:常年掌舵,逆风航行。“金鸡里妈经由惯,”意为:经过多次往来熟悉了海路。“不论东西南北风”,意为:无论什么方向的海风都能驾驭。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驾舟出海的情景。 【答案】 (1)诗句:鹿耳开洋竞挂篷,长年把舵溯空蒙。注释
【注释】: 清秋夜月皎如霜:指秋天的夜晚,天空清澈明亮。芦笛声声调远飏:指吹起芦管,声音悠扬远扬。凄凉:凄惨悲凉。 【赏析】: 《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组描写男女爱情的乐府诗体小赋,共十二首。这些小赋以七绝的形式写成,故称“七绝体”,每首诗都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来写。此诗即其一,写的是思妇对远方游子在中秋之夜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清秋夜月皎如霜”,描写了秋天的夜晚,月亮高高挂在空中
【注释】 台湾:今指台湾。竹枝词:古代民歌的一种,多咏山川景物、风俗人情等。 璘斑古篆学红毛,符檄官书走驿骚。盛代同文渐染久,熟番也解习拈毫。 【赏析】 此诗为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律诗。首联以竹枝词起兴,写台湾与大陆有密切的联系和交流。第二联写台湾人民在大陆文化的熏陶下,也懂得书写汉字,并善于学习汉族的文化知识。末联点明主题。 “璘斑古篆”句,是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诗句原文为: 潮生鱼扈得鱼多, 生小江头狎水波。 但愿终年风信少, 七鲲身里挂鱼蓑。 译文注释说明: - 潮生鱼扈得鱼多:描述潮汐中捕鱼的情况,强调收获颇丰。 - 生小江头狎水波:年轻时期经常在江河边玩耍,形容与水亲密无间。 - 但愿终年风信少:希望每年都能少一些恶劣的天气,意味着期望宁静的生活环境。 - 七鲲身里挂鱼蓑:用鲲鹏比喻自己,表示即使拥有丰富的资源(鱼)
积薪煨芋饱晨昏 山中傀儡番人语 诗句释义: - 积薪煨芋:用木柴烧火,将芋头烤熟。此处指通过勤劳和智慧获得食物。 - 饱晨昏:形容生活充实,不感到饥饿或寒冷。 - 人说山中傀儡番:在山中生活如同傀儡一般,没有自主权,但生活依旧充实。 - 果腹不须分甲乙: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无需过多追求。 - 淳风偏让野人敦:淳朴的民风倾向于让野人(普通百姓)保持质朴和诚实。 译文: - 在山中
山云海气夜晚霏微,拂晓时分仍看露未干。任凭三春无雨滋润,不敢瓜果少生长生机。 注释:霏微:形容雾气飘渺而细小。晞:同“曦”,太阳初升的光芒。任凭:任由。瓜果:指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生机:生命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的夜晚景象和对农作物生长的关心。首句“山云海气夜霏微”,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山峦、云雾、海风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神秘而又幽静的氛围。次句“侵晓犹看露未晞”
【注释】 攈蓘(chōuchǎn),把杂草拔起来并除去。清闲,悠闲自得。场工,打谷场里的活。牛车,用牛拖拉着的车。榨蔗糖,榨制甘蔗的糖。 【赏析】 这首诗描写农民在秋收后的生活。诗中描绘了一幅丰收图:稻谷成熟,人们不忙收割,而是坐在仓房里庆贺;农事工作提前完成,他们可以清闲自在地理好牛车,准备榨出甘蔗糖来。 全诗以“播种无烦攈蓘忙”开篇,突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他们没有因为收获而感到烦恼
一径浓阴傍舍栽,亭亭森秀胜疏槐。从渠酷暑清凉甚,好作羲皇海峤来。 注释:一条小路旁的房屋周围种满了浓密的树荫,那树木挺拔秀丽胜过了稀疏的槐树。即使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凉爽,就像羲皇时代人们向往的海岛仙境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竹枝词中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心境。首句“一径浓阴”形象地描绘出一条小路旁的树木茂密的景象。第二句中“亭亭森秀”则形容这些树木挺拔秀丽,胜过疏槐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及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赏析诗句。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和重要句子,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创作手法等进行分析。 “剪穗舂粮作午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收割稻谷,打来粮食做饭吃,是中午的饭食。“午炊”指午餐,即中午吃的饭。“家无宿米办临期”意思是:家里没有存粮,只能做临时的饭食
【注释】 台湾:指台湾岛。竹枝词:古代民歌的一种,以七言四句为一联,多用民间歌谣体,以竹枝和杂曲的歌词为基础,描写爱情、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纤藤(qin téng):柔嫩的蔓藤。 袅袅(niǎo):柔软下垂的样子。 缠臂金:一种装饰品,即缠在手臂上的金银首饰。此诗是说,这种金银丝织成的手镯比闺中女子缠在手臂上的金银首饰还要珍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根纤细的藤绕在树枝上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写作手法、思想情感以及赏析。此诗为台湾竹枝词,描写了番女善雅音,私情深。“幽窗月色凉如水”句,以景语写人,以人衬景,以情入景,情景交融,意境清雅,含蓄蕴藉。 【答案】 (1)《竹枝词》。竹枝词是唐代乐府民歌,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为代表作,后用为词牌名。竹枝词原为巴渝民歌,唐时传入中原。相传因屈原以湘灵为词,故又名湘灵词。其特点是语言通俗,情调轻快
注释:这是一首台湾竹枝词,描写了渔民的生活。 1. 鹿耳开洋竞挂篷:鹿耳岛是台湾的一个大岛,这里指的是鹿耳岛附近的海域。"开洋"是指出海捕鱼的意思。"竞挂篷"是说渔民们争先恐后地挂起船帆,准备出海。 2. 长年把舵溯空蒙:"把舵"是指驾驶船只。"溯空蒙"是指逆着茫茫大海的方向前行。 3. 金鸡里妈经由惯:金鸡里妈是台湾的一种方言,"经由惯"是指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4. 不论东西南北风
【解析】 此题考核对诗歌内容和作者观点的理解。作答时注意结合全诗内容理解,不要只对某一句进行简单的翻译。 译文:海外偏隅之地频频被掠夺,天意要我回归故土版图更新。经过澎湖之战如神灵的庇护,靖海军威震海滨。 赏析:本诗写诗人在台湾的遭遇,抒发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渴望,表达了对靖海军英勇战斗的赞美之情。 【答案】 海外偏隅窜夺频,天教归命版图新。 澎湖一战如神助,靖海军威震海滨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及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赏析诗句。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尤其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和重要句子,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创作手法等进行分析。 “剪穗舂粮作午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收割稻谷,打来粮食做饭吃,是中午的饭食。“午炊”指午餐,即中午吃的饭。“家无宿米办临期”意思是:家里没有存粮,只能做临时的饭食
【注释】 台湾竹枝词:台湾民间歌谣,用竹枝词调写景咏物,风格与江南小令类似。 封邱:地名,在今河南封丘县。此处指作者的家乡,也泛指中原地区。 筼筜(wún dāng):一种高大的竹子,其皮可用来编篱笆。 逸趣:超俗的情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家乡时写的一首竹枝词。诗中描写了家乡的美景。首句点出“封邱”,次句写竹筏架起桥头通到对岸,第三句写出“门庭”景色,第四句写出两岸景色之妙处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当地的风俗习惯,通过对比两岸的婚礼习俗,表达了作者对台湾当地风俗的认可和赞赏。 亲迎沿途鼓乐喧,采幡花轿樯盈门。 - 亲迎:亲迎是指新娘在婚礼当天亲自前往男方家迎接新郎,这在台湾当地是一种传统的婚俗。 - 沿途:指的是新娘从娘家出发,沿着婚礼的路进行。 - 鼓乐喧:指沿途有喜庆的音乐和鼓声,为婚礼增添欢乐的氛围。 - 采幡:一种装饰品,由彩纸制成,上面绘有各种图案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