璘斑古篆学红毛,符檄官书走驿骚。盛代同文渐染久,熟番也解习拈毫。
【注释】
台湾:今指台湾。竹枝词:古代民歌的一种,多咏山川景物、风俗人情等。
璘斑古篆学红毛,符檄官书走驿骚。盛代同文渐染久,熟番也解习拈毫。
【赏析】
此诗为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律诗。首联以竹枝词起兴,写台湾与大陆有密切的联系和交流。第二联写台湾人民在大陆文化的熏陶下,也懂得书写汉字,并善于学习汉族的文化知识。末联点明主题。
“璘斑古篆”句,是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红毛”指明朝初年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他们用武力强行割占台湾。“符檄官书”句,写台湾人民的祖先在大陆生活了许久,因此对中原文化很了解,能够识读汉文字。“走驿骚”句,写台湾人民熟悉大陆的语言和文化知识,能够用这种文化去教育自己,也去教育当地少数民族。“盛代同文”句,写台湾人民在大陆的影响和熏陶下,不仅学会了汉字,而且懂得了汉族的文化知识,逐渐养成了汉族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
“熟番也解习拈毫”,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所谓“熟番”,是指那些在大陆长期居住、学习过的台湾同胞。他们不但懂得汉字,而且懂得汉族文化,能够把这种文化传播给当地的少数民族。而“习拈毫”一句则表明他们掌握了书写汉文书的方法和技巧。“熟番也解习拈毫”这句诗的意思是,熟番人已经学会并熟练地掌握了书写汉字的方法,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汉字来表达思想感情和交流信息了。
这首诗通过咏物抒情的方式来歌颂了海峡两岸人民在文化交流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两岸同胞之间亲密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