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莫迂拘,人讥我腐儒。
偷闲非学少,爱洁不留须。
种菜偕妻子,耕园有老夫。
荷锄常带酒,酒醉几忘壶。

通过分析题目《民国二十一年夏月自题于君永学校二首》,我们可以逐步理解每一句的含义,并结合注释和翻译来深入分析。

第一句:“自问莫迂拘,人讥我腐儒。”

释义与分析: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质疑及对他人评价的反思。“自问莫迂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是否过于固执或拘泥于传统的自我审视,而“人讥我腐儒”则直接点出了他人的批评,即认为诗人过于书呆子气。

关键词:

  • 迂拘:固执,不灵活。
  • 腐儒:古代称那些只知道读书而不关心世事的人。

第二句:“偷闲非学少,爱洁不留须。”

释义与分析:
此句揭示了作者对于闲暇时间的利用和生活习惯的看法。“偷闲非学少”表明尽管有学习的时间,但诗人更看重生活中的悠闲时光,而“爱洁不留须”可能意味着保持个人卫生的习惯。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在忙碌之余,仍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健康。

赏析:
通过这样的生活态度,诗人展示了一种平衡传统学问与现代生活需求的智慧,既保持了学习的深度,也不失生活的轻松愉悦。

第三句:“种菜偕妻子,耕园有老夫。”

释义与分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和谐的家庭画面,诗人与其妻子一同从事农耕生活,同时还有老人在园中耕耘。这不仅显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出其对于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视。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及实践。

关键词:

  • 种菜耕园:指务农活动,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老夫:此处可能指家中的老人。

第四句:“荷锄常带酒,酒醉几忘壶。”

释义与分析:
此句反映了诗人在农作过程中的愉悦心情。使用“荷锄”暗示了劳作的场景,而“常带酒”则表现出诗人在劳动之余,享受生活的态度。“酒醉几忘壶”进一步强调了饮酒所带来的放松效果,以至于忘记了携带水壶的必要性。

赏析:
诗人的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此外,饮酒带来的快乐与忘却劳累的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喜爱。

《民国二十一年夏月自题于君永学校二首》不仅是对诗人自身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哲学的反映。通过对这些诗句的逐句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既有学识又有生活情趣,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平衡的现代知识分子形象。这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对于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