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居福建久推崇,卅载来澄作寓公。
本是宝山堂望族,绵绵德泽旧家风。
注释:祖辈居住在福建,一直受到推崇,现在已是七十年了。在这三十年里,我一直以居住者的身份生活在家乡。我原本是宝山堂的大家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延续了家风。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祖居地庆祝其七十岁生日时创作的。诗人回顾了自己祖辈在福建的长久推崇以及自己在家乡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家族美德和家风的赞美和怀念。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家族历史的尊重。
祖居福建久推崇,卅载来澄作寓公。
本是宝山堂望族,绵绵德泽旧家风。
注释:祖辈居住在福建,一直受到推崇,现在已是七十年了。在这三十年里,我一直以居住者的身份生活在家乡。我原本是宝山堂的大家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延续了家风。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祖居地庆祝其七十岁生日时创作的。诗人回顾了自己祖辈在福建的长久推崇以及自己在家乡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家族美德和家风的赞美和怀念。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家族历史的尊重。
这首诗的主题是讽刺和警示,通过描述西邻家的情况来表达诗人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以下是逐句翻译及注释: - 第一句:“西邻家有恒户今检为地主,即咏七古以赠之。” 注释:西邻家的房屋现在成为了地主的住所。因此,我创作了一首七古诗来赠送他们。 - 第二句:“君不闻,人心险恶毒如蛇,天眼近来转似车。” 注释:你没有听说过吗?人心险恶就像毒蛇一样,但天眼却像车一样公正。 - 第三、四、五句
【注释】 赋得灯下读书鸡一鸣:这是一首描写读书人夜晚读书的情景的诗,以鸡鸣为题。 独坐心何静,三更月上升:独自坐在书桌前,心无杂念,直到深夜三更时分,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一鸣鸡报晓,勤读卷临灯:听到一声鸡叫,就知道是天快亮了,于是赶紧起来读书,点起了灯。 岂等秦关唱,堪同祖逖兴:难道只有像我这样在夜晚苦读吗?我怎么能比得上祖逖那样立志要收复中原的决心呢? 乍啼鹭客梦,多味鲍吾膺:忽然听见鸡声
【诗句释义】 读书有味觉身闲:指读书时,感觉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如同身处闲适的境地。 未得书中味,晨昏苦读书:意思是虽然很想得到书中的精髓和乐趣,但因为条件有限,常常在黎明和黄昏时分刻苦学习。 欣然生雅趣,更觉胜闲居:意为在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我竟然产生了一种高雅的趣味,这比起悠闲的生活还要好。 不独挑灯后,端如食蔗初:意即不只是挑着灯油读书,而且像是刚从甘蔗里取出新糖一样,充满了新鲜的趣味。
【注释】 己卯:指宋宁宗嘉熙元年(1237年),作者时年四十二岁。大除夕,指除夕的夜晚。 咏:吟咏,即作诗。七绝:一种绝句,每首八句共四仄一平韵,简称“七绝”。 炮枪声:指放爆竹的声音。枪、炮、爆竹,都是旧时过节燃放之物。 左北城:指京城左近的北门城楼。 国难:国家动乱。又:再一次,又一个。 受虚惊:被虚惊所扰。 【赏析】 此诗是作者嘉定二年(1209)大除夕所作。嘉定二年,作者在福建任职
顾影无如白发何 注释: 回头看自己,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白头发更令人担忧。 纵是分阴惜,无如疾似梭。 注释: 即使想要珍惜时间,但时间就像箭一样飞逝,无法挽回。 青年曾自慰,白发复云何。 注释: 年轻时,我也曾安慰自己说,等到头发变白时,一切都会好的。然而现在,当我的头发已经变白时,这种安慰已经失去了意义。 生活愁中得,韶华梦里过。 注释: 我的生活充满了忧愁
中秋节玩赏月亮,于是吟咏了一首五律八韵的诗。 记得寻常月,原多朗朗情。 正逢秋皎洁,分外影光明。 叶已梧桐脱,声才蟋蟀鸣。 团圆千里共,气象十分盈。 金兔非加染,银蟾觉倍清。 虽云增色相,犹是旧晶莹。 光彩星辰让,精华桂子生。 深宵如白昼,玩赏到三更。 译文: 还记得那些平常的月亮,原本就充满明朗的情愫。正当秋天明亮之时,月光特别明亮,分外显得光明。叶子已经从梧桐树上脱落,蟋蟀的声音刚刚开始
铸剑戟为农器,田器将何铸,惟须战器供。 剑翻堪利佃,戟更助勤农。 善政同归马,销光拟化龙。 锄云增耒耜,犁雨息烟烽。 牛买升平范,鸥闲里巷容。 颂声闻一片,四海乐陶镕。 注释:铸造剑和戟作为农具,田地的工具应该用什么来铸造呢?只是需要战争用的兵器来供给。剑翻起来可以有利于耕作,戟可以助于勤劳的农民。好的政策就像马匹归拢一样,让阳光消失像要化成龙一样。锄地时增加了农具,犁田时停止了烟雾
【注释】 戊寅:即乾隆五十九年。六月六日,即农历五月十六日,避乱于江西南康(今江西星子)。 三章:即《咏三章》。 【译文】 扫除了垃圾才搬进新居的房舍,妻子遗容还留在旧屋中。 烧饭时发现没有米,只好买酒解饥充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避乱江西南康时的感怀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旧居打扫干净后搬入新居的事。“扫”、“除”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故居的留恋。“内子”,指妻子。“遗容”,犹言容颜
己卯年除夕,作者创作了两首七绝诗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感慨。 第一首: 大年三十更贫穷, 米价飞涨买不通。 注释:除夕,即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此时,作者感到更加贫困,因为物价飞涨,购买生活必需品变得非常困难。 翻译:除夕之夜,我却更加贫穷,因为物价飞涨,购买生活必需品变得非常困难。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除夕之夜的贫困和物价飞涨给生活带来的困扰。诗人用简洁的词语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注释】 己卯:年号,宋宁宗赵扩的年号。国难不平:指国家遭受战乱。又咏二首:这是第二首,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赏析】 “己卯冬月”,是宋宁宗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冬季。当时南宋王朝正面临着严重的外患,北方金朝不断南侵,朝廷内一些奸佞当道,使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诗人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写下了这组忧国伤时的诗句。 这首诗开头两句“希望和平不见和,无人能唱太平歌
注释:泽人马医师四旬荣寿暨乔迁志盛四首 医星光映寿星明,妙手回春播盛名。 天赐长寿刚如日,酒开新宅乐无边。 赏析: 这首诗是祝贺泽人马医师的四旬荣寿暨乔迁志盛之作。诗人以“医星光映寿星明,妙手回春播盛名”起兴,赞颂马医师医术高超,治愈病人无数,如同明星照亮了寿星,使他名声更盛。接下来两句“天赐长寿刚如日,酒开新宅乐无边”进一步描绘马医师的长寿和快乐的生活。他得到了上天赐予的高寿
泽人马医师四旬荣寿暨乔迁志盛四首 注释: 1. 功同相业实堪钦,寿福无涯本善心。 注释:他的功德和成就与宰相的功绩一样令人敬佩,他的长寿和福分无边,都是出于他的善良内心。 2. 泽被民生开广厦,每闻蔀屋感恩深。 注释:他的恩惠如同雨水滋润大地,使得人们能够安居乐业;每当听到贫苦人家对他的感恩之情,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赏析: 这首诗是马医师为其四旬荣寿和乔迁志盛而作的诗
【注释】: 泽马:地名,在今河南济源。医人:即医师,指诗人。四旬:四十岁。荣寿暨乔迁志盛四首:是《旧唐书·陆贽传》中记载的诗人赠与友人的四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祝寿诗。首句“出谷乔居善择邻”,是说诗人离开了官场,来到泽马这个好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环境幽静,他选择了一个好邻居——一个贤良的人,为的就是在这里好好地修身养性。 次句“新生活动有缘因”,是说自从来到这里以后,他的生活充满了新的活力
注释: 1. 赖公蓝田开七秩觞咏诗敬贺四首: 这一句是说诗人为了向赖公致敬,特地创作了四首诗。赖公是指赖宁,他是唐代的名将,以勇敢和智慧著称。蓝田县是唐朝的一个县,这里可能是诗人的故乡或者是他曾经工作的地方。 2. 少孤为客效疆场,历尽风霜苦备尝: 这一句是说诗人从小就失去了双亲,成为了一个漂泊在外的孤儿,他在战场上度过了许多艰难困苦的生活。 3. 北辙南辕无定迹,精神尚武立奇功:
注释:赖公,指诗人的朋友张九成(字敬甫)。蓝田,地名,位于今陕西蓝田县。七秩,七十岁。觞咏:以酒相劝,互相酬答诗歌。 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张敬甫七十寿辰的祝贺之情。诗人回忆了他们年轻时在虎帐里谈论战争的情景,张敬甫以豪迈的气概和天资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同时,诗人也祝愿张敬甫能以壮志为先,继续前行
【注释】 煌煌封典:指皇帝的诏书。 功臣:指有功之臣。 兰玉森森:形容人才出众,如兰竹之美,玉石之温润。济美:帮助别人达到美好境界。 佳果:美好的结果,比喻贤才。 前因:以前的原因,这里指以前的功过。 【赏析】 《赖公蓝田开七秩觞咏诗敬贺四首》是一首七言古诗,作者为宋代诗人陈棣(1037-1109)。这首诗通过赞扬赖公的功绩和品德,表达了对赖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