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茅屋曲通村,即事还同野老论。
风过林端喧鸟雀,日高原上散鸡豚。
波光潋滟初平岸,黛色参差却对门。
最是闾阎淳朴处,羲皇景物自常存。

【注释】

南村:泛指村庄。闾阎(lǚ yán):里巷门闾,泛指民间。淳朴:淳厚朴实。羲皇: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帝王,即伏羲氏、女娲氏。

【赏析】

《南村四咏》为作者晚年隐居于浙江天台山时所作,共四首诗。此篇是其中之一。

“几家茅屋曲通村”,起笔写景,点明所居之地。茅屋、曲通村,勾画出一幅农村宁静的图景;“即事还同野老论”,承上启下。野老,指乡村的老者,与作者一样对世事已看淡。他们闲来无事,便聚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抒发胸中抱负。

“风过林端喧鸟雀,日高原上散鸡豚”。这是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林端,是指树林的末端或林子的边际处。诗人以“鸟雀”喻“官”,以“鸡豚”喻“民”,形象地表明自己虽退隐田园,但关心国家大事。

“波光潋滟初平岸,黛色参差却对门。”这两句是描写江水景色。“潋滟”,形容波光闪烁的样子。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水画面,波光闪闪、江水荡漾。在画面的一角,诗人看到一户人家的门楣上挂着一块黑颜色的匾额,上面写着“却对门”三个字。这里的“却对门”是指江水从门前流过,而门前的住户却是另外的一家。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卷。

最后两句:“最是闾阎淳朴处,羲皇景物自常存。”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闾阎”,指民间,指百姓。诗人认为,真正淳朴的地方就在百姓之间,而那些尧舜般的美好景物也永远留存。

整首诗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社会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