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相经营地,灵祠灌木围。
笏囊人共羡,羽扇恨偏违。
望祭神雅集,焚香海燕飞。
千秋金鉴录,风度想依稀。

【注释】

张文献公:指唐代宰相张嘉贞。唐相经营地:唐代宰相张嘉贞在任期间,治理有方。灵祠灌木围:形容祠堂周围长满了树木。

笏囊人共羡:指人们羡慕他手中拿着的笏,即古代官员用的手板,象征权力和地位。羽扇恨偏违:指人们感到遗憾的是,自己手中的羽扇不能与之相配。望祭神雅集:指祭祀时,人们聚集在一起。焚香海燕飞:指焚烧香炉,海燕飞翔。千秋金鉴录:指《千秋金鉴》这部史书。风度想依稀:指想象中张嘉贞的风采。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以张嘉贞的祠堂为题,通过对祠堂周围的景物描写和祭祀活动的描绘,展现了张嘉贞的政绩和风范。

首句“唐相经营地,灵祠灌木围。”描述了张嘉贞治理的地方环境优美,周围被树木环绕。这里的“经营”一词,表明张嘉贞在任期间,治理有序,使地方繁荣昌盛。

次句“笏囊人共羡,羽扇恨偏违。”表达了人们对张嘉贞手中拿着的笏和羽扇的羡慕。这里,“笏囊人共羡”指的是人们羡慕张嘉贞手中握着的权力;而“羽扇恨偏违”则是指人们觉得自己的羽扇与张嘉贞的权势相比,显得不够匹配。

第三句“望祭神雅集,焚香海燕飞。”描绘了人们在祭祀活动中,聚集在一起的情景。这里,“望祭神雅集”指的是人们对祭祀活动的期待和参与;而“焚香海燕飞”则是指焚烧香炉时,海燕在天空飞翔的景象。

最后一句“千秋金鉴录,风度想依稀。”通过《千秋金鉴》这部史书,展现了张嘉贞的风范和成就。这里的“千秋金鉴录”指的是张嘉贞留下的宝贵遗产;而“风度想依稀”则是指想象中张嘉贞的风采依旧存在。

这首诗通过描绘张嘉贞的祠堂、周围的人群和他留下的功绩等方面,表现了他对当地人民的恩惠和影响。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也展示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