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雁门高,安知太守骄。
雁门高雁不可度,太守骄新不如故。
堂堂复堂堂,汉家重循良。
几人考上上,承恩奏明光。
几人考下下,贬窜之他邦。
五马煌煌二千石,河间姹女同朝夕。
徒手相将拜路尘,清寒逼人太守嗔。

【注释】

不见:看不见。雁门太守行:乐府诗名,属《杂曲歌辞》。雁门,郡名,在今山西省代县北。

安知:怎么知道。骄:骄傲。

雁门高:指雁门关地势险要。雁门高,指其地势之难于越过,非人力所能及也。

度:越过。

太守骄新不如故:意思是说,新任的太守虽然自恃才能,但因地处边塞,难以为人所了解。

堂堂复堂堂:形容汉家(汉朝)官吏的正直廉洁。堂堂,光明磊落的样子。重循良:重视和推崇这种清廉的风气。循良,遵循道德。

几人考上上:意思是说,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做到清廉奉公呢?考,考察。上,同“尚”。

承恩奏明光:意思是指那些能够得到皇帝宠信的人。承恩,得到恩宠。奏,进献,这里是推荐的意思。明光,汉代的一个郡名,这里借指受宠信。

几人考下下:意思是说,又有几个人能够被贬到边远地区呢?考,考察。下下,低下、卑贱。

河间姹女:指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汉书·外戚传》:“河间献王德至渥也。然好色多外家。”

徒手相将拜路尘:意思是说,他们没有车马,只能徒步行走。徒手,空手。将,率领。拜,行礼。路尘,路上扬起的尘土。

清寒逼人太守嗔:意思是说,严寒的天气使人感到十分寒冷,连太守都生气了。嗔,生气。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不同人的遭遇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不满。全诗以雁门太守为题,描绘了一群官员的不同命运,揭示了官场中升官发财与遭贬谪的残酷现实。

诗的第一句就提出了一个疑问:“不见雁门高”,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却暗含深意。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西北,地势险峻,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而诗中说的“不见雁门高”并非真的说看不见雁门的高,而是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雁门关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的质疑,暗示着这里的官员们因为地势险要而难以被提拔和赏识。

第二句“安知太守骄”进一步展开了这一疑问。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让读者不禁思考:这些被认为骄傲的官员们,是否真的能够胜任自己的职务呢?这一疑问不仅揭示了他们的自负心态,更暗示了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的句子“雁门高雁不可度”则进一步揭示了雁门关的险峻程度。它意味着这里的官员们因为地势险要而难以被提拔和赏识。这一比喻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现象,使得人们对这些官员们产生了深深的反感。

第四句“太守骄新不如故”则再次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指出,即使新任的官员们自恃才能而骄傲自满,但由于他们缺乏实际经验和能力,最终仍然无法胜任自己的职务甚至遭到贬斥。这一观点既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官场的残酷,又表达了诗人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两句“堂堂复堂堂汉家重循良几人考上上承恩奏明光几人考下下贬窜之他邦五马煌煌二千石河间姹女同朝夕徒手相将拜路尘清寒逼人太守嗔”则描绘了不同官员的命运。他们有的得到了皇帝的宠信而受到提拔;有的则因为各种原因而遭到贬斥或贬职。这些官员们的遭遇各不相同,但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曾经是朝廷中的一员,而现在却身处异乡或被贬至边疆之地。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的失望和批判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官员的命运来揭示当时官场的黑暗和腐败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它也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让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