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四高坟宿草深,初栽松柏已成阴。
丰碑颇悉生前事,誓墓微徵死后心。
雄辨思来犹约略,风仪无计可追寻。
三年留得生刍在,腹痛谁知忍到今。
夏日偶至山姜村因过渔唱轩寻造蒙斋侍郎墓次感旧述事
丈四高坟宿草深,初栽松柏已成阴。
丰碑颇悉生前事,誓墓微徵死后心。
雄辨思来犹约略,风仪无计可追寻。
三年留得生刍在,腹痛谁知忍到今。
注释:
- 丈四高坟:指墓地高大宽敞,坟墓高度约为四丈。
- 宿草深:指坟墓中长满了野草,显得十分荒凉。
- 初栽松柏:指新栽种的松树和柏树,用来装饰坟墓。
- 丰碑:形容墓地上刻着的墓碑,上面刻有死者的生平事迹。
- 生前事:指墓地主人生前的经历和事迹。
- 誓墓:表示对死者的承诺和纪念,誓言要永远怀念死者。
- 雄辨思来:形容记忆力非常好,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往事。
- 风仪:形容死者的气质和风度,以及他对人的影响。
- 约略:模糊、不明确的样子。
- 风仪无计可追寻:指无法完全理解或捕捉到死者的风采和气质。
- 生刍:指活着的人留下的祭品,通常用于祭祀死者。
- 腹痛:形容极度悲伤和痛苦的心情。
- 忍到今:表示忍受到今天,没有放弃或改变的意思。
赏析:
此诗是清代诗人谢重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一个历史人物墓地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柳老莺残打麦时”,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一幅春天即将过去,夏天来临的景象。这里的“柳老莺残”指的是柳树已经长得非常茂盛,而莺鸟也已经飞走了,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短暂。同时,也暗示了墓地的荒芜和凄凉。
第二句“望中院落起人思”,进一步描述了墓地周围的环境。院落中的草木生长旺盛,但无人居住,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春去秋来的自然景象与墓地的荒芜,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第三、四句“萧闲山馆沈蛛网,曲折回廊上兔丝”,具体描绘了墓地的环境。山馆被蜘蛛网覆盖,回廊上爬满了兔子的丝线,形象地描绘了墓地的破败和衰败。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也加深了读者对墓地荒凉的印象。
第五、六句“抚景不堪长恋恋,感知聊为去迟迟”,表达了诗人对于墓地的感情。他无法接受眼前的景致,只能怀着留恋之情离开。同时,他也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因此迟迟不舍离去。这两句诗通过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敬仰和对生命的感慨。
最后两句“回头胜迹今成梦,吻喝何因共一卮”,则转向了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昔日的胜迹如今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梦境般的回忆和现实的残酷。他不知道为何还要在一起饮酒庆祝,可能是为了纪念过去的美好时光,也可能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这两句诗通过回忆和感慨,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历史人物墓地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感悟。它既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