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石本不灵,鞭之使流血。
枯树少生意,溉之忽萌檗。
姜桂置沸汤,其味已不烈。
璞玉遇吾刀,虽坚亦致缺。
惟柔可克刚,惟诚能立节。
物理易沦亡,物性不澌灭。
从来格致功,变化赖贤哲。
这首诗以石头、枯树和璞玉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哲理。
“放言”是全诗的开篇,意味着接下来要展开论述的话题。
第一句“顽石本不灵,鞭之使流血。”意在说明,石头原本并不灵动,但经过鞭打之后却会流血。这句话暗示了事物的表象和本质之间可能存在的差距,以及通过外力作用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同时,“流血”一词也形象地描绘了鞭打的疼痛感,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第二句“枯树少生意,溉之忽萌檗。”则进一步强调了滋润的重要性。枯树在被灌溉后能够重新生长,这说明了生命力的存在和延续。同时,“溉之忽萌檗”也体现了润物无声的意境,强调了细微之处的变化往往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三句“姜桂置沸汤,其味已不烈。”通过姜桂放入沸腾的汤中,汤的味道会变得淡而无味。这句话暗含了事物的本质与其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过于明显的事物反而难以被人察觉的道理。
第四句“璞玉遇吾刀,虽坚亦致缺。”则是对前一句的呼应,再次强调了事物的外在表现并非其真实本质。这里的“璞玉”指的是未经雕琢的原玉,而“吾刀”则指雕刻刀。虽然原玉本身很坚固,但经过雕刻后也会留下缺口。这暗示了即使是最坚硬的物质,也有可能因为外力而发生改变。
第五句“惟柔可克刚,惟诚能立节。”则是对前面四句的总结与升华。它表明只有柔和的力量可以克服强硬的阻力,只有真诚的态度才能坚持原则。这句话强调了柔软与真诚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重要性。
第六句“物理易沦亡,物性不澌灭。”则是对前面的进一步阐述。这里的“物理”指的是自然法则,而“沦亡”则意味着这些法则可能会发生变化或消失。同时,“物性”指的是事物固有的特性,而“不澌灭”则表示这些特性不会随时间而彻底消失。这句话暗示了自然界和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变化周期。
最后一句“从来格致功,变化赖贤哲。”是全诗的总结句。它提到了自古以来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努力,以及变化和发展依赖于贤哲的智慧。这句话强调了知识的积累和智慧的重要性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必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石头、枯树和璞玉等物体的描述,展示了事物内在本质与外在表现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传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认识的观点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