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多于鲫,长安望若仙。
缅怀高会日,犹是中兴年。
剪烛谈陈迹,零珠剩小笺。
槐龙如旧识,婀娜晚风前。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名士多于鲫 - 此句形容名流如鲫鱼般繁多,意在强调其众多。”鲫”是古代对鱼的称呼,比喻为多。

  2. 长安望若仙 - “长安”指唐代的首都长安,此句表达诗人看到长安的景象如同仙人一般令人神往和美丽。”望”在这里意味着观看,”若仙”则形容非常美丽、超凡脱俗。

  3. 缅怀高会日 - 怀念过去盛大聚会的日子。”缅怀”指的是回顾和思考过去的事件或时光。

  4. 犹是中兴年 - 表示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感觉还是像那个时代的黄金时期。”中兴”通常指一个朝代或国家恢复繁荣的时期。

  5. 剪烛谈陈迹 - 在烛光下谈论过去的遗迹或故事。”剪烛”是一种传统的庆祝方式,常用以象征静谧和反思。

  6. 零珠剩小笺 - 描述用剩余的珍珠作为装饰,点缀小纸条。这里可能是指用珍贵的物品来装饰简单的纸张。

  7. 槐龙如旧识 - 指槐树下的老树(槐龙)与自己有着深厚的感情或者记忆。”龙”在此处可能象征着力量或威严。

  8. 婀娜晚风前 - 描述槐树在温柔的傍晚风中的姿态,显得优雅而迷人。”婀娜”形容姿态优美、柔美。

译文

名士多到像鲫鱼一样,长安城望去宛如仙境般美丽。
回忆那些盛大集会的日子,感觉像是回到了那个中兴时期的黄金时代。
在烛光下谈论着过去的遗迹,剩下的珍珠装饰着小纸条。
老树在黄昏的微风中依旧婀娜多姿,仿佛是老朋友一样。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长安城的描写和对其历史氛围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厚感情和怀旧之情。通过使用生动的比喻(如将名士比作“鲫鱼”),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时,诗中提及的“剪烛”与“余珍珠”,不仅增添了文化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和珍惜之情。最后,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传承。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首充满怀旧与赞美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