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即抱不凡资,阁掩菤葹但下帷。
敏捷诗才追白也,清新赋笔例微之。
文名自昔倾流辈,家学从来著妙辞。
花甲未周人遽化,师承回溯动悲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同时我会给出相应的译文和必要的注释:

第一首

注释

  • 幼年: 年轻时。
  • 即抱不凡资: 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 阁掩菤葹: 形容才华被深藏不露,比喻才华未被发现。
  • 下帷: 古代学者在读书或研究时,常常闭门谢客,专心致志。这里指专心读书。
  • 敏捷诗才: 形容诗歌创作才能迅速而灵敏。
  • 追白也: 比喻与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相似,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擅长文采。
  • 清新赋笔: 形容诗歌文笔清新自然,不造作,有真性情。
  • 例微之: 以元稹为例,元稹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两人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人。
  • 文名自昔倾流辈: 自古以来,文人的名声都很高。
  • 家学: 家族学问。
  • : 著称于世。
  • 妙辞: 精妙优美的言辞。
  • 花甲: 古代六十岁的代称,这里用来象征年纪已大。
  • 人遽化: 人生突然变化、衰老。
  • 师承: 老师的教诲和传承。
  • 回溯动悲思: 回想老师的经历和教导,心中充满哀思。

第二首

注释

  • 敏捷诗才: 同上一句,形容诗歌创作才能迅速而灵敏。
  • 清新赋笔: 同上一句,形容诗文文笔清新自然,不造作。
  • 例微之: 同上一句,以元稹为例。
  • 文名自昔倾流辈: 同上一句,自古以来,文人的名声都很高。
  • 家学从来著妙辞: 同上一句,从家族中学习到美妙的言辞。
  • 花甲: 同上一句,象征年纪已大。
  • 人遽化: 同上一句,人生突然变化、衰老。
  • 师承: 同上一句,老师的教诲和传承。
  • 回溯动悲思: 同上一句,回想老师的经历和教导,心中充满哀思。

第三首

注释

  • 敏捷诗才: 同上一句,形容诗歌创作才能迅速而灵敏。
  • 清新赋笔: 同上一句,形容诗文文笔清新自然,不造作。
  • 例微之: 同上一句,以元稹为例。
  • 文名: 文章成就。
  • 自昔: 自古以来。
  • 倾流辈: 倾倒众多文人。
  • 着妙辞: 写出精妙的言辞。
  • 花甲: 同上一句,象征年纪已大。
  • 人遽变: 同上一句,人生突然发生变化。
  • 师承: 同上一句,老师的教诲和传承。
  • 回溯: 同上一句,回顾过去的历史和经历。
  • : 同上一句,引起、激发。
  • 悲思: 同上一句,悲伤的思念。

第四首

注释

  • 敏捷诗才: 同上一句,形容诗歌创作才能迅速而灵敏。
  • 清新赋笔: 同上一句,形容诗文文笔清新自然,不造作。
  • 例微之: 同上一句,以元稹为例。
  • 文名自昔倾流辈: 同上一句,自古以来,文人的名声都很高。
  • 家学: 同上一句,家族中的学问。
  • 著妙辞: 同上一句,写出精妙的言辞。
  • 花甲未周: 同上一句,虽然已经过了六旬,但还未到生命的终点。
  • 人遽化: 同上一句,人生突然发生变化。
  • 师承: 同上一句,老师的教诲和传承。
  • 回溯: 同上一句,回顾过去的历史和经历。
  • 动悲思: 同上一句,引发悲伤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回忆和感慨的形式,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恩师的尊敬和哀思。通过对不同时期和背景下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同时,通过对比自己与恩师的不同境遇,反映了诗人对知识传承和教育价值的高度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