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河声吞吐里,千家围住河堤底。堤东一塔出高寒,影插黄河半天水。
我向徐州问官渡,棹上河声上流处。是时北风刮河堤,芒砀山色迷东西。
欲雪未雪天云低,惊沙拂水马鬣齐。立马满船风里嘶,驿程更指荒村口。
驻马河边一回首,符离迢递接彭城,只隔江南数行柳。
逢人借问荆山河,春水未上桥不波。挥手去矣吾颜酡,大河以北春风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渡黄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徐州河声吞吐里,千家围住河堤底。
  • 关键词:徐州、河声、河堤
  • 译文:在徐州的河边,河水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仿佛千家万户都围绕着河堤。
  • 注释:徐州,地名,今属江苏。河声,指河流的声音。吞吐,形容声音高低起伏不定,这里指河水流动时的声响。千家围住河堤,形象地描绘了河流两岸的居民与河堤紧密相连的景象。
  • 赏析:此句开篇即以“河声”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紧接着,用“千家围住河堤底”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徐州河畔的繁忙景象,以及人们对于这片土地深深的依恋之情。
  1. 堤东一塔出高寒,影插黄河半天水。
  • 关键词:堤东、高寒、半天水
  • 译文:堤东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佛塔,它的倒影清晰地映在黄河上,仿佛半个天空都被它占据了。
  • 注释:堤东,即河岸的东侧。高寒,形容佛塔高耸且庄严。半天水,形容佛塔的影子横跨在黄河之上,如同半个天空。
  • 赏析:诗中通过“堤东”和“半天水”这两个关键词,巧妙地将观景点定格在黄河之滨,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立体和深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座佛塔的敬仰之情。
  1. 我向徐州问官渡,棹上河声上流处。
  • 关键词:徐州、官渡、河声、上流处
  • 译文:我来到徐州询问官渡的事情,站在船头感受着河水的涛声。
  • 注释:官渡,古代重要的渡口,位于徐州境内。河声,指河水流动时发出的声音。上流处,指河流上游的位置。
  • 赏析:这句诗通过“问官渡”和“棹上河声上流处”两个动作,展现了诗人亲临现场探求真相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诗歌内容埋下了伏笔。
  1. 是时北风刮河堤,芒砀山色迷东西。
  • 关键词:北风、芒砀山、迷东西
  • 译文:此时正是北风吹拂的时刻,芒砀山的颜色在视野中交错迷离,让人分不清方向。
  • 注释:芒砀山,位于徐州境内,因山势险峻而得名。迷东西,形容山色在视线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态。
  • 赏析: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北风的力量放大到足以吹乱人的视线,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为后续的诗句营造了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气氛。
  1. 欲雪未雪天云低,惊沙拂水马鬣齐。
  • 关键词:欲雪未雪、天云低、惊沙、马鬣齐
  • 译文:天空中云层低垂,似乎要下雪的样子,然而却迟迟未降;风吹起的沙粒掠过水面,马鬃上的毛发也随之摇摆。
  • 注释:欲雪未雪,形容天空中云层低垂而没有下雪的迹象,增添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惊沙,形容风力强大到足以吹起沙粒。马鬣齐,形容马鬃上的毛发因风而整齐地排列在一起。
  • 赏析: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进一步烘托出天气变幻莫测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1. 立马满船风里嘶,驿程更指荒村口。
  • 关键词:立马、风里嘶、驿程、荒村口
  • 译文:我站在船头,任由风吹动马鬃,发出嘶鸣之声;继续前行的路程指引着我到达荒村的出口。
  • 注释:立马,指骑马站立。风里嘶,形容马儿在狂风中奋力奔跑的情景。驿程,指旅途中的驿站。荒村口,形容村庄荒凉,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 赏析:这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动态的画面,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诗歌情感铺垫了基础。
  1. 驻马河边一回首,符离迢递接彭城,只隔江南数行柳。
  • 关键词:驻马、符离、彭城、江南、数行柳
  • 译文:我在河边驻足回望,远方的符离和彭城遥遥相望,它们之间的间隔只有几行杨柳树的距离。
  • 注释:符离,地名,今属安徽宿州。彭城,古地名,今属江苏徐州。江南,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数行柳,形容距离很近,仿佛就在咫尺之间。
  • 赏析:此句再次以“符离”、“彭城”和“江南”三个地理名词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通过“隔几行杨柳”这一巧妙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赞美。
  1. 逢人借问荆山河,春水未上桥不波。挥手去矣吾颜酡,大河以北春风多。
  • 关键词:逢人、借问、荆河、春水、桥、波、去矣、颜酡、大河以北、春风多
  • 译文:我遇到路人便向他打听荆州河的情况,得知春天的水还未涨到桥上就已平静如镜。告别的时候,我已经面颊泛红,感受到了北方的春风。
  • 注释:荆河,指荆州附近的河流。春水未上桥不波,形容春天河水尚未上涨到桥面之上。挥手去矣吾颜酡,意为告别之际我已经面颊微红。大河以北,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春风多,形容那里气候宜人,温暖湿润。
  • 赏析:此句通过与路人的交谈和离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之情。同时也通过“颜酡”这一生动的细节,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结尾两句则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北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