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苦寒风吹欲死,忽惊阛阓祝融驰。
谩夸席夺谈经日,却忆霖垂噀酒时。
谏爵谁当开白兽,恩纶曾遍锡丹墀。
临轩彩笔如相授,不献椒花灿丽词。
【注释】
甲辰:年号,指宋孝宗淳熙八年(1189)。元日:新年的第一天。纪事:记事。正苦寒风:正是寒冷刺骨。欲死:快要冻死了。忽惊阛阓祝融驰:忽然听到市场上有人谈论祝融氏(传说中上古帝王名),祝融氏以火德王,故称“祝融”。
妄夸:狂妄地吹嘘。夺:争夺、占夺。谈经:议论经书。日:天。却忆:却想起。霖:久雨。
谏爵:献祭神主用的玉爵。白兽:玉制的祭兽。恩纶:皇帝的诏书或命令。曾:曾经。锡丹墀:在殿堂上赐给。丹墀:殿廷的台阶。
临轩:面对皇上。彩笔:彩色的笔。相授:传授。不献椒花:意谓献什么词都不如献椒花好。椒花:一种红色植物,这里借指美女。灿丽词:华丽而艳丽的词。
【赏析】
此诗题作《甲辰元日纪事》,是作者写于淳熙八年元旦时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以咏史的形式表达了对当时政局的看法,并流露出了对国家政治走向的关注和担忧。
首联起句说“正苦寒风”,紧接着用一“惊”字点明“忽惊”,这两句把读者引入一个冷寂的境界,然后笔锋一转,又从这个境界里跳出来,写出人们议论纷纷的情景:“谩夸席夺谈经日,却忆霖垂噀酒时。”意思是说,大家都在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好像在争论谁更会说话,然而,他们忘记了过去那些为官者是怎样对待老百姓的。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反衬手法,把议论经书的人写得虚有其表,从而表现出诗人对于统治者们的失望情绪。
颔联进一步抒发这种感情:“谏爵谁当开白兽,恩纶曾遍锡丹墀。”意思是说,现在谁能像古代那些贤臣那样,敢于直言劝谏呢?他们的恩诏已经遍布朝堂。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失望。
颈联则进一步展开这种感情:“临轩彩笔如相授,不献椒花灿丽词。”意思是说,现在陛下面前站着一位能文善辞的大臣,他能够为国为民着想,替百姓着想,而不献媚取宠,讨好皇上。这里的“临轩彩笔”指的是翰林学士,而“不献椒花灿丽词”则是指诗人自己的真实想法。
尾联则是诗人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总结:“临轩彩笔如相授,不献椒花灿丽词。”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没有机会为皇帝献上美丽的言辞,但仍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还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关注。因此,可以说这首诗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