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为形之主,形乃性所依。
二者不终聚,性尽形可遗。
所以古志士,生死唯自持。
敏皇若不逮,蓄念人岂知。
修短何足介,圣凡更共之。
肖形百年中,百年能几时。
奄忽溘朝露,此生亦虚縻。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生死观和命运。诗人通过描述人性与形体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认识。以下是逐句释义:
性为形之主,形乃性所依。
注释:性即人的本性,形指人的身体或物质形态。性作为形的主宰,意味着人的本性支配着身体的存在。二者不终聚,性尽形可遗。
注释:两者(性与形)不可能永远聚集在一起,当性耗尽时,形也将随之消散。所以古志士,生死唯自持。
注释:因此古代有志之士,看待生死,只是自我掌控而已。敏皇若不逮,蓄念人岂知。
注释:如果皇帝(指帝王)未能察觉,那么人们又怎么知道呢。修短何足介,圣凡更共之。
注释:寿命长短又有何重要之处?圣人与凡人的命运是相互交织的。肖形百年中,百年能几时。
注释:人一生的形态在百年之间,百年又能持续多久呢。奄忽溘朝露,此生亦虚縻。
注释:匆匆如同清晨的露水一样消逝,这一生也是徒劳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人性与形体关系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诗人认为,人的本性和身体都是短暂的存在,它们无法永远维持在一起。因此,古代有志之士看待生死,只是自我掌控而已。诗中的“敏皇”可能暗指帝王,暗示皇帝未必能察觉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而“圣凡更共之”则表明圣人与凡人的命运是相互交织的,无法割裂。整体上,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和对命运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