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锡亦何轻,飘然出塞行。
宿林偎饿虎,乞食进荒城。
四大空难悟,双丸迅可惊。
当机时有问,邀客听啼莺。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杖锡亦何轻,飘然出塞行 - 这里的“杖锡”指的是拿着拐杖和锡制的法器,象征着僧人。”飘然出塞行”则形容了僧人在出家人的身份下,不畏艰难,勇敢地行走在边疆的道路上。
宿林偎饿虎,乞食进荒城 - 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僧人在林中过夜,依靠着凶猛的饿虎(可能是指山林中的猛兽),同时为了生存不得不向人乞食进入荒芜的城市。这里反映了僧人的生活状态和环境,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四大空难悟,双丸迅可惊 - “四大”是佛教中的基本概念,指一切存在的物质和精神现象的总称,“四大空难悟”可能意味着对这四大的领悟非常困难。而“双丸迅可惊”则形容了一种快速且强烈的情况或事件。此句可能表达了一种对于深刻理解佛教教义的困难和对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的警惕。
当机时有问,邀客听啼莺 - “当机”可能是一个关键的时刻、时刻的意思,“时有问”表示在这个时刻有人提出问题。”邀客听啼莺”则是邀请客人一同来倾听莺鸟的叫声。这似乎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场景,人们在闲暇之余邀请客人一起享受自然之美。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的描述,展现了他们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挑战时的坚韧和智慧。诗中的“四大空难悟”和“双丸迅可惊”反映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入理解和对突发事件的警惕。同时,诗人还描绘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