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薜映帘栊,森森透碧空。
青山疏磬外,修竹乱烟中。
卓锡留经月,归帆趁便风。
浮踪人不识,沈水日融融。
诗句释义与注释:
- 送僧: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僧人而作。
- 萝薜映帘栊: “萝薜”指的是藤蔓植物,“映帘栊”则形象描绘了这些植物覆盖在窗帘上,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 森森透碧空: 形容树木的茂密程度和高耸入云的气势,使人感觉如同穿透了碧空一般。
- 青山疏磬外: 描述僧人行走在山中,远处可以听到稀疏的磬声,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深远。
- 修竹乱烟中: 竹子高大而密集,枝叶交错在一起,形成一片烟雾般的朦胧景象。
- 卓锡留经月: “卓锡”指的是僧人放下锡杖,“经月”则意味着这段时间很长。这句诗表达了对僧人长时间停留的感激之情。
- 归帆趁便风: 诗人乘坐的船只正随着顺风行驶,这象征着旅途中的顺利与愉快。
- 浮踪人不识: “浮踪”指的是漂浮不定的踪迹,这里用来比喻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沈水日融融: “沈水”指的是深水中的水草,“融融”形容水草在水中舒展的样子。这句诗描绘了夕阳下水面波光粼粼、水草摇曳的美丽景色。
译文:
在绿藤和野蔓的掩映下,帘幕轻轻摇动,仿佛碧空透过了树梢。青山之外传来稀疏的磬声,修长的竹子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你放下锡杖,留下了经卷,度过了一个悠长的月夜。我们的船只正乘着顺风前行,你的身影随波逐流却难以寻觅。我在这漂泊中独自前行,无人知晓我的行踪。然而夕阳西下时,水面波光粼粼,水草在晚霞中舒展开来,显得格外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僧人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刻画,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依依不舍的心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汇和意象,如“碧空”、“森森”、“青山”、“疏磬”、“修竹”等,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艺术魅力。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对比(青山与疏磬)、拟人(浮踪)等,使得诗句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此外,诗中的一些词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如“浮踪”一词,不仅指自己的漂泊不定,还暗含了人生旅途中不断前行、无法停歇的意味。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朋友间深厚的感情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