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布衣家已倾,几岁亡命乞余生。褴褛百结脚不袜,伶仃枯槁无人形。
奔走东吴与西楚,满城尽是商与贾。各自全躯保妻子,捶胸何处诉愁苦。
今年飘泊长洲来,性命如丝更可哀。一餐饱饭襟怀好,输心写意倾深杯。
秋雨注墙蝼蛄叫,菊花倒地金钱开。三盏两盏筋骨活,将醉未醉春姿回。
欢乐填填彻晓夜,何知罾缴遍尘埃。姜生姜生不须虑,圣贤豪杰终荒苔。
人生三万六千日,会当日日眉头开,富贵于我何有哉!
【注释】
- 明州布衣家已倾:指作者自己,姜大行。
- 褴褛百结脚不袜:形容贫穷潦倒,衣衫褴褛,鞋子也磨破了。
- 伶仃枯槁无人形:形容孤独无依,憔悴不堪。
- 奔走东吴与西楚:指辗转各地,四处奔波。
- 商与贾:商人和贩子。
- 捶胸何处诉愁苦:指无处诉说心中的痛苦。
- 今年飘泊长洲来:今年来到长洲。飘泊,流浪漂泊。
- 性命如丝更可哀:比喻生命如同细丝一样脆弱而悲哀。
- 输心写意倾深杯:指尽情地饮酒。
- 秋雨注墙蝼蛄叫:秋天的雨滴打在墙上,蟋蟀鸣叫。
- 菊花倒地金钱开:形容菊花盛开的景象。
- 何知罾缴遍尘埃:不知道渔网遍布大地。
- 姜生姜生不须虑:即使姜生(姜太公)再世也不用担心。
- 圣贤豪杰终荒苔:即使圣贤豪杰也会衰败,最终长满青苔。
- 人生三万六千日:人生共有三万六千天。
- 富贵于我何有哉:富贵对于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流浪生活困苦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之作。诗中通过描绘作者的衣着、外貌和行为,表达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诗中还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伤和孤独。
第一句“明州布衣家已倾”,描述了作者自己的处境,他虽然身处明州,却已经家破人亡,无依无靠。这里的“家已倾”既指家道中落,也暗指自己的社会地位。
第二句“几岁亡命乞余生”,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绝望。他为了生存四处奔波,甚至不惜失去尊严,以求得一线生机。
第三句“褴褛百结脚不袜,伶仃枯槁无人形”,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落魄模样,他的衣物破烂不堪,鞋子也磨破了,形容他孤独无依的样子。
第四句“奔走东吴与西楚”,则展示了作者的奔波忙碌。他四处奔波,到处寻求机会,希望能找到一丝生机。
第五至八句则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写。这里既有商人和贩子的身影,也有他们为生计奔波的场景。同时,还有秋雨和蟋蟀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凄凉和萧瑟。最后一句“将醉未醉春姿回”,则通过饮酒来缓解心中的忧愁,但这只是暂时的解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第九句“欢乐填填彻晓夜”,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失望。他认为生活中的欢乐总是短暂的,一旦到来就会迅速消逝。
第十句“何知罾缴遍尘埃”,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他认为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只会利用他们的权力来谋取私利,让整个社会都陷入困境之中。
第十一句“姜生姜生不须虑”,则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看法。他认为即使是像姜太公这样的贤者,也无法改变命运的安排,所以不必过于担忧。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第十二句“圣贤豪杰终荒苔”,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他认为历史上的圣贤和英雄们最终都会走向衰败,无法改变历史的进程。这也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最后两句“人生三万六千日,会当日日眉头开”,则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是事实,但只要我们能够珍惜每一天,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就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无限的价值。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