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草青,西风吹草黄。
惟有客子心,不随草短长。
束发慕仙真,倒影凌扶桑。
幸遇广成子,牖我先天方。
中道牵小术,歧路多亡羊。
日暮临广莫,天风振枯桑。
前途怅淼淼,后辙悲茫茫。
惊沙如海涛,欲济川无梁。
安得遵云衢,及此桑榆光。

【注释】东风吹:春风。草青:指草木繁茂。西风吹:秋风。草黄:指草木凋零。客子,诗人自称。短长:长短,这里指岁月。束发:古时男子二十岁束发为冠。慕:仰慕。仙真:仙人。先天方:指道教的“无极”、“太初”等哲学思想。牖:通“诱”,诱导。小术:指世俗之学。歧路:岔路。广莫,即广漠,形容天空辽阔空旷。惊沙:大风中的飞沙。欲济川无梁:欲渡江河,没有桥梁可以渡过。桑榆光:夕阳的余晖。

【译文】

东风催动草木茂盛,西风催动草木枯黄。我心不随草木的长短变化,仍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年轻时就仰慕仙人,向往长生不老。遇到广成真人,他诱导我领悟了道教的先验之道。我在歧路上迷失道路,多走了弯路,误入歧途。日暮时分面对广阔无边的天空,感到前途渺茫,后继之路茫然。飞沙遮天蔽地,好像海涛般汹涌澎湃,想要渡过江流却没有桥可以过河。怎么才能赶上那桑榆之光,赶在黄昏之前到达?

【赏析】

这首诗作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秋,龚自珍任广东学政期间,因对官场腐败深感失望而归乡后所作。全诗以写景起笔,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时令,渲染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氛围;颔联抒写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颈联抒发了求仙访道的渴望和对现实失望的心情;尾联则以无可奈何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前途的忧虑和感慨。诗中用典较多,如“束发慕仙真”是说自己年轻时有仙道之思;“倒影凌扶桑”,“牖我先天方”,都是道家语。《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大宗师》说:“古者谓首为混沌,头曰浑沌,浑沌兮,处天地之始,其气萌兆……”。此诗意谓自己像古代传说中的“巨鳖”(一说鲲鹏),有广大无边的胸怀,追求着“无极”、“太初”,希望能领悟到“先天方”,也就是能掌握自然规律的奥秘。但现实是“中道牵小术”,既没有“先天方”,又“歧路多亡羊”,即既不能得大道,又不避小径。最后只好感叹“日暮临广莫,天风振枯桑”。意思是:日落时面对着茫茫的宇宙,感到前途渺茫,只能发出无可奈何的叹息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