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烽烟烛帝州,内臣欢乐外臣忧。
简文东府千烧尽,皋露西台一哭休。
击楫未能延国祚,投鞭真可断江流。
遥怜倚马秋风客,咄咄书空志未酬。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宴会中赠给褚参军梅君的,诗中的“简”指晋简文帝司马昱,“皋”指西晋大臣羊昙。

诗句释义:

  1. 江上烽烟烛帝州,内臣欢乐外臣忧。
    注释:这里的“江上烽烟”指的是江上的战争烽烟,象征着战乱;“烛帝州”意味着照亮了整个帝王所在的区域。内臣和外臣分别指皇帝身边的近臣和远离京城的官员,他们的心情截然不同。内臣因战争而欢喜,外臣则因战争而忧虑。

  2. 简文东府千烧尽,皋露西台一哭休。
    注释:简文指的是晋简文帝司马昱,东府是当时的一个地名,西台也是当时的一个地名。这里用“千烧尽”和“一哭休”来形容战争对东府和西台的影响。东府被烧毁,西台的人哭泣,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

  3. 击楫未能延国祚,投鞭真可断江流。
    注释:这里的“击楫”指的是敲击船桨,是一种比喻表达方式,意为努力抗争,但未能改变局势;“投鞭”指的是投掷长鞭,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表达方式,意为只要用力投掷长鞭,就可以阻断江流。这句话表达了虽然努力抗争,但仍无法改变国家的局势。

  4. 遥怜倚马秋风客,咄咄书空志未酬。
    注释:这里用“遥怜”表示对远方游子的同情,“倚马秋风客”指的是骑着马在秋风中远行的游子;“咄咄书空”形容游子心中充满豪气,但抱负未得施展;“志未酬”表达了游子内心的遗憾和无奈。整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同情和对其抱负未得实现的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们的心境,展现了战争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作者以简文、东府、西台为引子,通过对比内外臣的不同心情,突出了战争对不同人群的影响。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同情和对其抱负未得实现的惋惜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