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顺门前哭声起,诏狱争收杨太史。两番败杖血未干,失病匆匆行万里。
万里投荒供远游,点苍山色横吟眸。禅房小住二十日,遂令名迹成千秋。
海光旧额问谁署,楼上徘徊不忍去。轶事曾闻续采鸾,此是先生著书处。
六书转注留艺林,一字价值双南金。楼与先生同不朽,从今蛮语变华音。
先生品羞璁萼伍,先生学本程朱主。德业何由臻日新,资性不足书堪补。
年年瘴海嗟飘零,只眼徒为白也青。一编商榷亦偶尔,斯楼终古流芳馨。
君不见,梁王宫殿生禾黍,黔国亭台游雀鼠。胜地非逢着作才,雕梁画栋归何许。
又不见,《实录》亲持史局权,赎刑谠论动经筵。回翔馆阁终无恙,安得修名绝域传。
呜呼簪花傅粉皆游戏,气节犹存大礼议。木密谁争投笔功,桂湖空忆藏书地。
《垂柳》诗成任自讴,一声横笛不胜愁。那知明社成墟久,突兀天涯剩此楼。
这首诗是明朝文人杨慎创作的《寄题杨升庵先生写韵楼》。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左顺门前哭声起,诏狱争收杨太史。两番败杖血未干,失病匆匆行万里。
左顺门前哭声起,指当时左顺门事件中,朝廷对杨慎等人的打压。诏狱,古代的监狱。杨慎被贬谪到诏狱中,与杨廷和、张璁等人一起受审。两番败杖血未干,指杨慎两次因文字狱被贬为罪人。失病匆匆行万里,指杨慎被迫离开故乡,流放至遥远的万里之遥。
万里投荒供远游,点苍山色横吟眸。禅房小住二十日,遂令名迹成千秋。
万里投荒供远游,指杨慎被贬谪到云南后,远离故土,开始了漫长的旅行。点苍山色横吟眸,指他站在山巅,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感慨。禅房小住二十日,指他在云南的一个寺庙里住了二十天,期间创作了许多诗文,留下了许多名作。遂令名迹成千秋,指他的名作流传千古,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海光旧额问谁署,楼上徘徊不忍去。轶事曾闻续采鸾,此是先生著书处。
海光旧额问谁署,指云南的某个古寺上有一个匾额,上面写着杨慎的名字。楼上徘徊不忍去,指他在寺庙里徘徊,不忍离去。轶事曾闻续采鸾,指他曾听闻过一些关于杨慎的故事,这些故事与采鸾有关。此是先生著书处,指这里是杨慎创作诗文的地方。
六书转注留艺林,一字价值双南金。楼与先生同不朽,从今蛮语变华音。
六书转注留艺林,指通过汉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来表达诗歌的意境。一字价值双南金,指一个字的价值胜过两枚南方的金子。楼与先生同不朽,指这座楼与他一样永远不朽。从今蛮语变华音,指从此以后,这里的民族语言会变成美丽的汉语。
先生品羞璁萼伍,先生学本程朱主。德业何由臻日新,资性不足书堪补。
先生品羞璁萼伍,指杨慎在书法上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不逊色于当时的书法大家。先生学本程朱主,指他的学问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德业何由臻日新,指他的品德和学问如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资性不足书堪补,指他的天赋不够,但通过努力学习可以弥补不足。
年年瘴海嗟飘零,只眼徒为白也青。一编商榷亦偶尔,斯楼终古流芳馨。
年年瘴海嗟飘零,指杨慎一生都在漂泊不定,生活在瘴气弥漫的环境中。只眼徒为白也青,指他的眼睛已经变得像白色的一样,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一编商榷亦偶尔,指他在编写《明史》时,偶尔进行一些学术上的讨论。斯楼终古流芳馨,指这座楼成为人们怀念和敬仰的对象,其名声和芬芳一直传扬至今。
君不见,梁王宫殿生禾黍,黔国亭台游雀鼠。胜地非逢着作才,雕梁画栋归何许。
君不见,梁王宫殿生禾黍,指昔日的梁王宫殿已经被杂草覆盖,只剩下了禾黍的残骸。黔国亭台游雀鼠,指曾经繁华的黔国亭台现在已经变成了游鸟嬉戏的地方。胜地非逢着作才,指曾经的胜地如今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雕梁画栋归何许,指那些华丽精致的建筑已经被废弃,不知它们现在去了哪里。
又不见,《实录》亲持史局权,赎刑谠论动经筵。回翔馆阁终无恙,安得修名绝域传。
又不见,《实录》亲持史局权,指杨慎曾经担任史官,参与了《明史》的编纂工作。《实录》亲持史局权,指的是他在历史记载方面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赎刑谠论动经筵,指他在朝政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见解,受到皇帝的重视。回翔馆阁终无恙,指他在馆阁中任职多年,职位没有变动。安得修名绝域传,是指如果他能够继续留在朝廷,就能够为后世留下美好的名声。
呜呼簪花傅粉皆游戏,气节犹存大礼议。木密谁争投笔功,桂湖空忆藏书地。
呜呼簪花傅粉皆游戏,指那些追求名利的人们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而杨慎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志节。气节犹存大礼议,指他的气节依然存在,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一位学者的大义。木密谁争投笔功,指那些追求功名的人纷纷放弃学业,投身于官场的争斗之中。桂湖空忆藏书地,指在桂湖畔的书房中,他曾经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垂柳》诗成任自讴,一声横笛不胜愁。那知明社成墟久,突兀天涯剩此楼。
《垂柳》诗成任自讴,指他在写完《垂柳》这首诗之后,任由自己抒发情感。一声横笛不胜愁,指听到这首曲子的人都会为之感到忧愁。那知明社成墟久,指自从明朝灭亡以来,这里已经荒凉了很久。突兀天涯剩此楼,指这座楼矗立在遥远的天涯之地,成为了一处孤独的风景。